虎年至今,市场谨慎情绪逐步抬头,很多不确定性在慢慢暴露,从年前的集体乐观到现在的谨慎悲观,在趋势面前投资者依然显得那么善变。
从成长到价值,从新能源到稳增长,政策与卖方报告不断地向市场传递着风格转变的信号,但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其背后实则是机构思路与内部结构调整的难处。
近几年与一些公私募基金经理有不少接触,基本千篇一律的观点都是寻找最优质的企业,并给予这些企业最高的估值,而性价比一词在他们投资理念中似乎排在较后的位置,而大量理科背景的基金经理们在过去几年对于科技、信息、新能源的挖掘也凸显了他们对于成长的偏爱。
记得很多年前看过查理·芒格的一个演讲视频,其中聊到价值投资时有一句“不到四十,不懂价值”,让人记忆犹新。慢慢变富,等待价值被市场发现,不管什么赛道行业,自下而上,寻找那些具有性价比的企业耐心持有,让时间成为价值发现的朋友,这样的投资心态、路径确实与面对排名压力、以规模为主要追求的基金经理们格格不入,更何况我们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都是而立后的当打之年呢。
其实追求成长与坚持价值背后更多是对投资理念与收益目标的不同,追求成长意味着想要获取市场的超额收益、愿意承担更高的波动率,这些人一般都不愿意满足年化10%左右的收益,因此主动出击,通过交易和追涨杀跌来希望提高自身的收益率;而坚持价值的则相信时间的魅力,以投资企业的心态入市,获取接近企业ROE的回报,10%是一个满意的收益,两者对于风险收益的需求不同导致了对于市场与投资认知的不同。
前者似乎更像在初创期,愿意冒风险追求高收益,后者则明显更像理财,稳健而不愿意承担折腾的风险。“不到四十,不懂价值”的背后应该更多是人生对于财富观念的转变,A股至今30余年,很多老股民早已走向花甲,而此时我们的基民大部分都是年过不惑的中老年,而基金经理们却年轻精力旺盛,以而立之态入市交易,背后却是那些不想追求风险的资金诉求,两者如何能匹配?必然哀声怨言,而经历了两三年的磨合,似乎虎年来到了十字路口。
当下市场成交萎缩、基金销售不畅,恐怕三年的扩张面临着一次清算,人在江湖,有些事总要还的,走过而立的A股也即将面临着一些蜕变吧。
(作者为国泰君安上海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