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沐阳
受益于“新基建”等相关产业政策推动,后备电池市场快速发展。近期,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塑科技)即向深圳证券交易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申请登陆创业板。
本次IPO,华塑科技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不超过1500万股,拟募集资金5.19亿元,用于“电池安全监控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服务网络升级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查阅华塑科技招股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8年、2019年、2020年(下称报告期),华塑科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也逐年走高。并且,公司产品结构单一,H3G-TA系统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九成以上,研发费用率亦低于同业可比公司。
针对以上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华塑科技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公司针对具体问题的回复。
产品结构单一
华塑科技专注于电池安全管理领域产品的设计与研发,主要包括后备电池BMS、动力铅蓄电池BMS、储能锂电BMS等产品。
查阅华塑科技招股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报告期内,华塑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8604.51万元、1.07亿元及2.0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69%。经过多年发展,华塑科技形成了以H3G-TA系统、H3G-TV系统和H3G-TS系统等后备电池BMS为主,以动力铅蓄电池BMS和储能锂电BMS为辅的产品体系。
整体来看,华塑科技主营业务收入以H3G-TA系统销售收入为主。报告期各期,H3G-TA系统销售收入分别为7132.89万元、9671.26万元和1.7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2.92%、90.16%和85.49%,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系列利“锂”政策的发展以及锂电池自身的优势,该行业发展形势大好,而铅蓄电池的市场正在被锂电池挤占,铅蓄电池甚至面临被锂电池技术替代的危机。
然而,从数据可以看到,华塑科技业务收入九成以上都来自铅蓄电池,锂电池业务收入占比很小。
对此,华塑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技术进步,锂电池获得了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锂电池在后备电源领域应用占比有所提升。若出现因锂电池等新电池技术快速发展而挤占铅蓄电池的市场份额,同时公司未能及时获取相应的电池BMS技术优势、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情形,公司将面临新产品技术替代的风险,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公司在后备电池BMS、动力铅蓄电池BMS、储能锂电BMS业务领域,也将直面更多厂商激烈竞争。
应收账款高企 毛利率下降
华塑科技业务收入逐年走高的同时也使公司应收账款水涨船高。
报告期各期末,华塑科技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789.33万元、5522.79万元和1.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4.04%、51.48%和67.21%。尤其是2020年,应收账款增长率高达150.59%。
尽管华塑科技主要客户为维谛集团、万国数据、高新兴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经营状况较好,但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会给公司现金流带来一定的压力。
另外,该公司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组成,包括IC芯片、线束、电阻、电容、电感、MOS管、PCB、塑胶件等。报告期内,华塑科技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的平均比例为70%以上,原材料价格波动会对公司经营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由于受产品价格下降、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华塑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47%、45.89%和46.78%。
华塑科技处在电池安全管理行业,将取得的科技成果应用于主要产品中,对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品质、丰富产品布局及降低生产成本具有关键性作用,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产品业务规模得以持续增长的基础。
然而,查阅华塑科技招股书,《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18年、2019年、2020年,华塑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324.95万元、697.48万元和1150.13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8%、6.50%和5.59%,三年研发费用总和达两千万。
对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报告期内,盛弘股份研发费用率分别为9.09%、10.02%和10.42%;星云股份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7.37%、15.93%和14.26%,是华塑科技研发费用率的将近三倍。行业平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9%、11.1%和10.39%,均远高于华塑科技。
不仅如此,华塑科技的专利数据也不容乐观。截至2021年5月底,华塑科技累计已授权专利20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以及软件著作24项。而星云股份已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1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16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36项,软件著作权52项。
华塑科技研发费用率与可比上市公司比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