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IMF重磅报告出炉!上调2021年中国经济预期GDP增速8.4%!外交部这样回应。
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称“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的研究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一年。疫苗的持续推广提振了人们的情绪,但病亡人数的持续增加仍然令人担忧。全球经济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与疫情的未来发展路径有关。
前所未有的是,全球各国经济活动在去年一年中的萎缩如此急剧且同步,尽管难以精确衡量具体的情况,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工作人员的估计显示,如果有关国家未实施超常规的政策支持,经济萎缩的幅度可能是当前的三倍。
在疫情期间,人们也改变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也使得全球经济得以在总体流动性减弱的情况下继续有效运转,各地区的经济复苏总体而言都强于预期。“全球经济在2020年估计萎缩 3.3%,2021年预计将增长 6%,2022年增速预计放缓到4.4%。”IMF在报告中指出。
中国GDP已于2020年恢复至疫情前
“相比之前的预测,我们目前预计全球经济在2021年和2022年的复苏势头更为强劲,2021年增长率为6%,2022年为4.4%。”IMF在报告中同时提到,各国之间和一国内部的复苏速度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危机可能产生持久的经济破坏,因此,复苏前景面临严峻的挑战。
报告第一章首先呈现了全球所有地区和收入水平不同的各组国家的不一的复苏速度。“这反映了疫苗普及速度、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结构性因素(如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等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报告进一步分析称,在发达经济体中,预计美国的GDP今年将超过疫情前水平,而许多其他国家在2022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
同样,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国的GDP已于 2020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许多其他国家预计需要等到2023年较晚时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复苏路径的分化很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生活水平差距较疫情前预期显著扩大。
“我们注意到了有关的报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4月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年初以来,随着新冠疫苗的陆续推广接种和各国恢复经济的不懈努力,世界经济出现回暖迹象,去年以来,面对多重冲击,中国及时果断采取有效宏观政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在2020年率先走出危机,恢复到以前水平,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IMF进一步上调中国增速预测,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政策措施的肯定和对中国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报告称,相对于疫情前的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不包括中国)2020-2022年的累计人均收入损失相当于2019年人均GDP的20%,而发达经济体的损失相对较小,为11%。“这将导致减贫进展出现倒退,极度贫困人口2020年预计将增加9500万人,而营养不良人口将增加8000万人。”IMF经济顾问兼研究部主任 Gita Gopinath表示。
经济衰退长期创伤效应可能较小
IMF称,目前估计的 2020年经济萎缩幅度比去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发布的的预测小 1.1 个百分点,这是因为下半年经济增长快于预期,原因是大多数地区放松了封锁措施并调整适应了新的工作方式。
相较于此前预测,当前的2021年和2022年增速预测值分别高出0.8和0.2个百分点,这反映了几个大型经济体推出的额外财政支持,以及今年下半年疫苗推广预计对经济复苏起到的推动作用。“全球增速预计在中期放缓至 3.3%,这既反映了疫情对供给潜力造成的破坏,又体现了疫情暴发前即已存在的一些因素,包括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增长减缓。”IMF称。
值得注意的是,IMF指出,相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由于有关国家在新冠疫情中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应对政策,经济衰退的长期创伤效应很可能较小。然而,新兴市场经济体和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受到的冲击更大,在中期内将承受更为严重的损失。
在全球前景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IMF表示,未来的经济走势取决于健康危机的演变路径,包括疫苗对新病毒株是否有效,疫情是否会因新病毒株持续更长时间;降低经济损失(长期创伤效应) 的政策措施是否有效;融资环境和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经济的调整能力等。
“在一些国家,由于政府提供了政策支持,且人们缺少支出机会,导致储蓄大幅增加,一旦不确定性消退,这些储蓄可能被迅速释放出来。”IMF也提到,与此同时,由于许多企业和家庭的资产负债表恶化,特别是在消费倾向高的情况下,加之延期偿还贷款的政策到期失效,因此尚不清楚这些储蓄中将有多少会用于支出,“总的来说,短期内风险处于平衡状态,但之后偏于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