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不能让科创板丢了硬科技属性。
在拟上市公司大面积撤回且出现一些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试图登陆后,监管层再次强调板块的定位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组织召开科创板保荐机构座谈会,要求科创板将继续突出“硬科技”属性,并要求保荐机构落到实处。
此次座谈会的背景是今年以来科创板出现了IPO撤回潮,算上4月6日新增两家拟科创板IPO企业撤回申请,今年以来科创板IPO终止审核家数增至34家,其中包含京东数科这家备受关注的独角兽企业。
就撤回原因来看,企业属性与科创板定位不符无疑是其中之一。如京东数科因科创属性不足备受质疑,尽管京东数科一再强调科技属性,招股书中反复强调数字科技,不过从营收结构来看,京东白条与京东金条贡献超过40%收入占比难掩其“金融属性”。甚至有企业想打擦边球浑水摸鱼,如广州佛朗斯从事物流设备租赁业务,只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显然缺乏科创属性,报科创板后撤回,后公司更换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改报创业板,又被审核部门质疑不符合创业板定位,且诸多迹象表明,公司原本业绩单薄,有通过收购同业资产组团上市的嫌疑。
而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注册制时代企业上市“看门人”的中介机构明显责任重大,正如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所指出的,“据初步掌握的情况看,并不是说这些企业问题有多大,更不是因为做假账撤回,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荐机构执业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的根本目的在于服务实体经济,设立科创板的初衷是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促进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急需的科技创新力量壮大。所以,一开始科创板就定位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六大战略新兴产业领域,虽然后来上交所提出科创板将不局限于六大战略新兴产业,但对于拟上市企业“硬科技”属性的要求并没有降低。
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257家,很好地践行了服务科创企业直接融资的初衷。最近出现大面积撤回,一定程度上说明从拟上市企业到保荐机构都有所松懈了,可想而知,如果让不符合“硬科技”属性的企业登陆科创板,不仅会扭曲科创板的定位,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将带来负面影响,务必全面纠偏。
从监管层角度讲,除了重申科创板定位、召集保荐机构座谈外,还有必要在“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属性的查处,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让企业不敢铤而走险。
保荐机构则需要加大把关力度,提升坚守科创板定位的思想认识和执行力,围绕科创板定位,把科创板重点支持领域中的“硬科技”企业筛选、推荐出来,保荐机构要把好“硬科技”质量关,做好科创属性核查工作。同时适应注册制要求,进一步提高保荐机构执业质量,提升信息披露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着力提高申报文件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科创板更应聚焦“卡脖子”技术领域,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从投融资等方面给予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支持政策,力度空前之大。科创板作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理应当仁不让。
我们要将有限的资源有效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服务“硬科技”属性企业,这一定位无论如何也不能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