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行长带头买股票节后200亿资金抄底是他给的勇气?。
受新冠肺炎影响,春节后A股可谓一波三折,沪指最大下跌11%,深成指下跌10%,强势的创业板也有8%。暴跌之下,不少公司股东(包括董监高)按捺不住了,纷纷开始进场增持,甚至连外资巨头都来掺和一下。
顶尖财经Choice数据显示,春节后有382家公司被股东增持过,涉及股东564位,合计耗资200.77亿元。
累计呈净增持的公司有241家,其中26家被净增持过亿,中国平安居首,净增持达46.06亿元。邮储银行、川投能源和国投电力三家净增持过10亿,分别为17.5亿元、11.71亿元和10.71亿元。
其中不少公司节后涨幅喜人,紫光学大涨超50%,新世界、正邦科技涨超30%,保龄宝涨超20%。而行业方面,公用事业占据大头,足足有7家公司位于其中。
近来,行情再次大跌,沪指一度触及2650一线,上市公司董监高开始活跃了起来,尤其是银行板块。包括兴业银行、招商银行、长沙银行等银行董监高近来纷纷发起增持,兴业银行董监高甚至承诺3年内不减持。
3月25日晚,兴业银行发布公告,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管分别于23日至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兴业银行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5元至15.79元。
其中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买入10万股,副行长陈锦光、李卫民、陈信建、孙雄鹏分别买入3万股、1万股、3.32万股和10万股。董事林腾蛟更是买入了100万股。
公告显示,兴业银行董监高此番合计增持约178万股自家股票,以中间价15.4元/股计算的话,大约耗资2740万元。
更重要的是,公告中还显示,兴业银行上述董监高还承诺,所购股票自买入之日起锁定三年。受此刺激,23日以来的4个交易日,兴业银行累计上涨5.13%。
除了兴业银行外,另一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部分董监高也在本周增持了自家股票。
顶尖财经Choice数据显示,3月23日,招行行长田惠宇及副行长王良、汪建中等8位董监高出手增持招行A股,3月24日,副行长刘建军、监事长刘元等4位董监高再次增持招行A股。更早的3月9日,行长助理刘辉已经开始增持招行A股。
统计下来,本月招行共有10位董监高发起了增持,合计增持股票43.79万股,耗资约1344万元。同样,23日以来的4个交易日,招商银行累计上涨5.41%。
此外,区域性银行长沙银行也发布了增持计划。3月12日,长沙银行披露了具体的稳定股价方案。根据方案,6个月内该行第一大股东长沙市财政局将增持不低于1000万股,18位董监高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157.5万元。3月13日,长沙银行低开高走,日内最大涨幅5.71%。
这可不算完,除了国内资本在躁动外,连外资巨头都掺和进来了。据港交所披露的消息显示,3月19日,摩根大通买入中国平安H股约4773.43万股,涉及资金约33.99亿港元。
在3月份,摩根大通已先后对中国平安H股进行过多次增持,3月4日斥资39.52亿港元增持4508.68万股,3月10日又斥资21.28亿港元增持2516.6万股。
相较于2019年12月30日摩根大通持有中国平安H股13.92%的股份,3月19日19.15%的持股比例已显著上升。
除了中国平安外,包括腾讯控股、国药控股、长城汽车、中国铁塔等在内的众多港股,近期均被摩根大通显著增持过。仅3月10日一天,摩根大通就增持了15家中国公司。
大跌之际,股东们、外资巨头却在疯狂扫货,作为普通投资者,真想知道,他们是傻呢,还是已经窥得先机了呢?
看指数市净率的话,或许就能理解他们的举动了。顶尖财经Choice数据显示,恒生指数已经破净,市净率为0.92。上证指数的市净率为1.2;而上证50的市净率为1,已处在破净边缘。
单看上证指数,1.2倍的市净率处在2000年以来逾20年的底部区域的底部区域。而本周一(3月23日),上证指数市净率为1.16倍,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当然,1.16倍的市净率,也发生在2019年1月2日和1月3日,此后的1月4日,上证指数创出2440阶段低点。
沪指市盈率低至1.2倍附近并不多见,比较近的是在2016年1月28日,上证指数市净率创出阶段新低1.35倍,而前一个交易日(2016年1月27日),沪指刚刚创出熔断后新低2638点。
更远的2014年4月前后,上证指数市净率同样处在阶段低点1.2倍左右,随着时间的流逝,才知道这是一轮大牛市的“萌芽”阶段。
易方达基金此前做过一个统计,当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小于1.3倍时,是难得的小概率事件,此时应该买入并持有股票,而不是恐慌性抛售。
历史能不能重演,谁也不敢断言。但历史却是一面镜子,总能在其中看到熟悉的影子,这次呢?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