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旅游业现在已经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一个民生行业,旅游业承载了广大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任何其他行业一样,旅游业的发展也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注意到,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升级发展,目前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实际需求,旅游企业普遍难获得持续的融资途径。
因此,朱鼎健建议通过金融创新模式为旅游产业赋能:
一、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上市条件,提高旅游企业上市比例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A股共有13家景区上市公司。近5年内,上市的景区旅游公司只有3家,近10年来成功上市的仅有6家。当前4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文旅类企业不足30家,占比不足1%。一直以来,旅游企业特别是大型景区景点类旅游企业,由于投资巨大,回报期长,利润相对较低,在资本市场没有太多的投资想象空间,不大受青睐。因此我国大部分旅游项目或企业的融资渠道一直都比较狭窄,多以债务融资为主,股权融资受到限制,而且仅有少量文旅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股权融资。
朱鼎健建议,针对旅游企业上市,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红利,助力更多优秀旅游企业冲刺A股IPO。另外,除了支持旅游企业在各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融资外,建议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各金融机构更多地通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市场)、地方产权交易所以及文交所等平台,为旅游企业量身打造适用的金融服务,提高旅游企业的上市比例,推动旅游业的更好发展。
二、进一步推动旅游资产证券化,增强旅游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目前,旅游企业按照普通程序向银行贷款越来越难以满足自身的投资发展需求。除了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信用贷、开发贷等债务贷款,资产证券化是目前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的融资手段。然而,由于受限于旅游行业的资产确权及持续营收保障等相关原因,众多旅游企业的信用评级往往难以达到发债标准,资产证券化的实际运用在旅游行业难有突破。
朱鼎健建议,国家银保监会等金融管理机构联合出台政策,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专门针对旅游行业的贷款评估体系,让旅游企业可以不依赖于主体信用和企业法人信用,而是主要以特定资产为支撑进行融资,以推动旅游行业的资产证券化。
三、创新支持模式,打破旅游企业的融资壁垒,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去年9月,国家文旅部提出“鼓励全国有条件的地区设立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在此之前,国家也鼓励全国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与银行系统加强在旅游领域的合作,以成立“文旅支行”的形式来创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朱鼎健了解到,目前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一般都以一年期为主,很少超过三年,很多固定资产项目的融资都是分拆成几个阶段落实。朱鼎健建议,金融机构可研究适当延长对旅游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周期,对于固定资产项目的开发贷款则根据旅游项目的筹备规划安排发放,如旅游项目分为一期二期的,一期的资金一次性落实到位,二期以及往后的项目可根据筹备规划安排资金及时跟入。
此外,鼓励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联合授信、同业合作、委托代建购买服务及政府授权公司自营等方式,对旅游重点项目、重点景区和重点企业进行融资支持。
另外,酒店业是旅游产业中极为重要的项目和内容,是旅游行业的必备硬件之一。然而,目前金融机构针对酒店的信贷支持并不将酒店业归类于旅游行业,导致酒店申请贷款的难度持续加大。朱鼎健建议,国家银保监会将旅游企业所属的酒店,景区、景点内的酒店的信用贷款归类于旅游业进行审批和监管。
针对旅游行业中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朱鼎健建议,目前国家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优惠贷款政策扩大至中小微旅游企业,也给予“应延尽延”的金融服务和支持。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中小旅游企业的纯信用贷款额度,在客户准入、资产评估、抵押担保、信贷流程上进行针对性创新,同时鼓励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可以为不具备实体资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提供增信担保,解决中小型旅游企业由于担保抵押品不足产生的融资难问题。
总而言之,新经济时代的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以加强对旅游产业的适用性,通过金融改革创新,赋能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旅游业对我国的经济内循环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