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击穿20元地板价光通信行业陷“绞肉战”。
“好日子已经过去了!”提及目前的国内光纤光缆市场时,某头部光纤企业内部人士李强(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感叹。
日前,中国移动2020-2021年普通光缆集采公布中标候选人名单,包括长飞光纤(601869.SH)、富通鑫茂(000836.SZ)、亨通光电(600487.SH)在内的共14家厂商中标。虽然在5G新基建需求带动下,本次中国移动采购普通光缆产品约374.58万皮长公里(折合1.192亿芯公里),相比上年度提升13%,但按最终投标价计算,光纤最低报价约为19元/公里(含税)。
这也是继2019年中国移动集采报价降低至30元/公里以后,光纤集采价跌幅再次超过三成。而若将时钟拨回2018年,中国移动的集采报价还在60元/千米,短短两年时间,市场经历断崖式下滑,也引发行业内外哗然。
“当前报价其实已经低于成本价了,这么下去企业肯定是亏的。”李强告诉记者,不仅是普通光缆,特种光缆更甚。中国移动同期发布的2020~2021年特种光缆产品集采公告显示,特种光缆光纤的价格将探底跌至18元/千米。
面对严峻形势,多位光通信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中国移动的集采目前在国内份额占比最高,因此也最能反映市场行情。中标价格近两年持续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光纤光缆行业的“寒冬”已经到来。
“中标的企业流血,不中标的企业流泪”
早在今年中国移动的集采公告发布时,国内某光缆制造企业的负责人王君(化名)便预感到又将会是一场惨烈的“压价战”。
“招标规则里,居然没有规定投标企业承诺不低于成本价投标的要求。”王君告诉记者,从2019年开始,这一往年的“常规”要求就从中国移动的投标规则里“消失”了,这也成为厂商在报价时恶性竞争的导火索。
同时,记者查阅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发现,根据其公布的《中国移动2020~2021年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招标公告》,本次招标的最高投标限价为82.15亿元(不含税总价),相对于2019年331.20万皮长公里采购量所设置的最高投标限价101.5亿元(不含税总价),单位限价又进一步下探。
此外,据记者了解,本次集采价格分占比为50%,从最终中标名单来看,价格成为获得份额大小的重要因素。这也使得招标的过程如王君预见。“大家都在暗暗较劲。”王君表示,受这种“别的厂家敢干,我们也敢干;别的厂家敢亏,我们也敢亏”的心态驱使,行业领头羊往低报价,大部分厂家只能随波逐流。
最终,招标结果出炉,14家厂商入围方案敲定,但也再次刷新了去年的腰斩最低价纪录。“中标的企业流血,不中标的企业流泪。”面对这一结果,王君充满无奈与悲愤。
惨淡前的“黄金期”
光纤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广泛应用,比如,用于市话中继线、用于宽带接入等。虽然造成本次的报价过低有“价格战”的影响,但王君也向记者坦承,价格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
这一点在业内已成共识。中国通信网主编周桂军向记者表示,光纤光缆行业本质上是制造行业,供需关系决定了其市场价格。而光纤光缆市场的需求在2016~2018年曾达到鼎盛期,随后便进入了下行趋势。
据周桂军介绍,从2015年开始,随着“互联网++”“宽带中国”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推进,国内光纤光缆行业需求持续呈井喷状态。一方面,在运营商市场,中国移动自2013年年底获得固网宽带牌照后,以追赶中国电信之势大力发展固网宽带业务,并迅速成为国内最大光纤光缆采购方。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7年,国内光纤光缆总需求从1.5亿芯公里一路提升到2.69亿芯公里,仅2016年增长率便达到45%,这一巨大的采购量也促使光纤光缆市场需求猛增。
另一方面,作为光纤光缆的主要需求侧之一,4G基站建设也从2016年开始发轫。工信部《2016~2018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显示,2016年到2018年,全国新增4G基站 200 万个,为光纤光缆提供了主要的国内市场。
在此期间,为了支持国内企业在光纤预制棒等产业链核心环节掌握更强话语权,我国在光纤预制棒、光缆等领域也实施了反倾销政策保护。巨大需求与反倾销政策的双重作用,使得光纤光缆领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价格也一路拉高,据记者获悉,光纤价格由2015年的51.5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68元,光缆价格也从2015年的100元上升到2017年底的130元。
在此背景下,“扩产”一时成为风行之势。据周桂军回忆,当时几乎所有的光纤光缆企业都在扩大产能,同时有很多新厂商进入,这使得国内光纤光缆企业迅速壮大。截至2018年,全球TOP10光纤光缆厂商中,国内的长飞、亨通、烽火、中天、富通占据5席。
不过,随着我国4G、FTTH覆盖在2018年基本完成,运营商对光纤光缆的需求也开始迅速放缓,但产业链的“扩产”却无法说停就停,随着大量产线的落地,扩充的大量产能在2019集中堆积成为“存货”,成为当年光纤光缆集采价格“腰斩”的催化剂。
“宽带建设高潮期已过,5G承载网的建设也基本完成。”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认为,二者作用导致了“产能过剩”,并直接引发了近两年光纤光缆市场价格暴跌。
“目前整个国内纤缆产能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求了。”王君表示。2019年我国光纤光缆的整体产能已经超过5亿芯公里,而这已接近2018年全球光纤光缆市场的用量。相形之下,中信证券研报预测,2020年我国运营商的光纤光缆需求量约仅为1.65亿芯公里。
而受到供需失衡的影响,头部厂商也已感受到巨大“凉意”。2019年财报显示,除烽火一家作为综合性通信设备商外,位居国内光通信厂商前四位的长飞、亨通、中天、富通皆出现净亏损情况,其中长飞与亨通两家同比净利润亏损都接近50%。
短期动荡无法避免
“这波行情下来,国内光缆厂家要么是没订单做亏,要么就是有订单做也亏,都走在自然淘汰的路上。”王君告诉记者,低价潮下,无论如何企业都是亏损的。据他透露,有些中标企业甚至要求材料厂给予支持,有些要求的降价幅度比较大,把亏损向上游供应链延伸。
而在多位分析人士看来,短期内光纤光缆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还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杨光认为,随着网络建设向无线侧倾斜,供需失衡的效应将进一步发酵和持续。同时,杨光认为,由于国资委近年来对于运营商业绩施加的考核压力,会迫使运营商在压缩开支方面加大力度,因此光纤光缆的价格与利润空间还有继续被压低的可能。
对于业界期待的5G新基建所带来的拉动效应,周桂军则认为作用可能有限。“目前5G网络建设只是在前传部分会用到少许的光纤产品。”周桂军同时指出,光纤产品的生命周期在20年左右,而国内大规模部署光网宽带的时间最多才10年,因此短期内不会有升级换代的需求。
此外,随着“寒冬”已至,行业格局显然也将迎来一轮洗牌期。对此,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认为,光纤光缆产品量大利润薄,谁拥有规模化的生产力与更优秀的商业能力,将会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存活下来的关键。周桂军则认为,多元化的盈利能力也将分散企业的风险。据悉,目前在头部光纤光缆企业中,大多数涉足非光纤业务的运营。
“总体来看,大企业存活下去的可能性更高。”杨光表示,在市场完成淘汰达到一个规模与产能的动态平衡后,光纤光缆的价格才有可能回升到一个正常水平。
“但中小企业也有策略,亏我不干,市场不好,大企业想赚钱也难,因此小企业就是要挺过去,2020年活着就是希望,就是成功。”王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