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新股分析 >

增资“治标难治本”,渤海财险上半年净亏损1.48亿仍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发布时间:2021-08-02 12:20:14 来源:蓝鲸财经

近日,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财险”)披露2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交出2021年上半年成绩单,约亏损1.48亿元,且截止2季度末,连续两个季度偿付能力风险评级为C级,为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

尽管6月上旬渤海财险完成了3.48亿元的初步增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略有回升,但仍处于行业较低水平,较为接近120%的“警戒线”,业内人士直言,增资需配合战略规划调整,否则“治标不治本”。

2021年,渤海财险确定三大攻坚方向,聚焦车险业务品质改善;理顺非销售成本管控机制;将非车险业务战略发展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意图改善长期亏损的现状,效果如何,还待观察。

增资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仍处行业低位,接近120%“警戒线”

从经营情况来看,渤海财险表现不佳,上半年累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8.66亿元,净亏损1.48亿元,其中二季度约亏损1.55亿元。

实际上,成立15年来,渤海财险盈利状况并不乐观。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渤海财险仅在2015年实现1.05亿元的净利润,其余年份亏损;2019年,其亏损额增至3.57亿元;2020年情况略有好转,实现750万元净利润,但今年上半年又重回亏损。

从公开信息来看,渤海财险一度受困于偿付能力低位。2019年四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的6个季度偿付能力风险评级中,有4个季度为C级。2021年一季度,渤海财险风险综合评级为C级,连续两个季度评级为C,偿付能力不达标。

“主要是由于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20%以下,接近100%的监管红线”,对于偿付能力风险评级连续被评为C级,渤海财险如是回应,“2021年二季度,渤海财险增资已到位,偿付能力充足率重新提升至120%以上”。

由于偿付能力不达标,渤海财险曾被银保监会约谈并收到《监管函》,要求公司管理层制定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工作计划,切实加快推进增资扩股工作;同时加强经营管理,调整业务结构,扭转持续亏损的不利局面。此后,渤海财险持续推进增资工作。

6月9日,天津银保监局批复同意渤海财险增加注册资本金3.48亿元。增资后,渤海财险的注册资本金从16.25亿元变更为19.73亿元。无新增股东,股东天津市泰达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达控股”)增资金额合计1.46亿元、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国资”)增资金额合计2.14亿元。

增资完成后,渤海财险第一大股东泰达控股持股比例保持不变,为40.62%,渤海国资跃为第二大股东,股比从6.77%上升至16.06%;澳大利亚保险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三大股东,持股13.93%。

得益于增资到位,渤海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1季度末的102.62%回升至2季度末123.75%,仍较为接近120%的“警戒线”,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一位保险公司管理人士对蓝鲸保险指出,“此次增资是应对监管措施的整改,是必要的行为,算是‘自救,但公司要想激发和释放经营活力,仅有增资是远不够的,治标不治本,需要配合战略规划调整,不排除渤海财险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比如二次增资或者加速引入外部投资者,进行混改”。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4月,渤海财险还收到天津银保监局下发的《金融监管警示书》,提示其2018年末和2019年末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均出现不利发展,准备金计提存在较大风险,对公司提出监管要求,并要求向监管部门上报分析报告与整改方案。

对此,渤海财险表示,接到监管警示书后,公司高度重视,成立了准备金提取不足整改领导小组,推进实施和完成监管要求的整改工作,已聘请了独立的精算评估机构对准备金评估结果进行审核,后续公司将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加强理赔管理,加强基础数据管理,提高准备金评估工作质量。

车险承压渤海财险“下注”非车险,核心技术、风控能力临考验

蓝鲸保险注意到,渤海财险在更早前开展了战略调整。2019年,渤海财险提出“推进车险有质量增长”、“加快推进非车险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等重点目标,着力推进非车险业务的战略性发展,调整和完善非车险业务组织和销售体系。2020年工作会议中,渤海财险喊出“效益为先”的经营理念,意图彻底改变长期经营亏损现状。

2021年,渤海财险定下“效益为先、转型发展、管理升级”的战略目标,并确定攻坚三大关键战役,聚焦车险业务品质改善,升级车险定价、产品创新等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理顺非销售成本管控机制;将非车险业务战略发展作为公司转型发展的头等大事,以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模式创新为助力,以分散型业务为重点,以股东业务为突破口,发挥集团内协同效应。

不难看出,渤海财险把未来出路定在了“非车险”上,这也是在财险行业车险综改压力延续下,不得不做出的调整。

行业数据显示,商车费改背景下车险业务利润空间缩窄,各险企车险保费收入不断下滑。2021年1-5月行业车险保费增速分别为-12.8%、5.2%、-4.3%、-8.4%、-8.8%,拉低财产险保费总收入,财产险单月保费增速整体承压,增速分别为-4.4%、16.3%、-1.6%、-6%、-5.3%。因此,多数财险公司都进行调整,提升非车险业务占比,实现与车险业务的“双驱动”。

“尤其是中小险企,在马太效应明显的车险市场,即缺乏头部企业较强的渠道建设能力以及议价能力,也未能在线上化持续投入,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车险仅仅是获取现金流的业务,且大多经营亏损”,一位保险业内人士指出,未来,在车险领域,服务将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车险相关的UBI、新能源等新产品也会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逐步出现客户或市场细分、差异化经营模式,但也更考验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定价能力和风控能力等核心能力。

该位业内人士表示,车险综合改革前后三年,是行业非车险转型发展的窗口期,渤海财险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要大力推进非车险发展,努力提高非车险业务规模占比,“非车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风险识别控制能力、理赔成本控制能力等”。

保险业内人士张明明持有相似观点,其认为,财险公司转型发展,尤其是依靠股东的非车险业务,并不是短期行为,短期经营结果并不具备代表性,需要更长周期的检验,除了深入挖掘配合程度高的股东业务之外,还要进一步拓展市场化非车险业务,提高风控、理赔能力。从渤海财险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蓝鲸保险 李丹萍 [email protected]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