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146家公司重要股东发布减持计划7月限售股解禁市值迎年内第二高峰。
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晚,6月以来共有146家A股上市公司234位重要股东对外发布股份减持计划,其中,有35位涉及清仓式减持,不少拟清仓减持的股东本身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
另外,A股限售股解禁压力在7月份呈现陡增趋势。据统计,7月份限售股解禁开始流通市值合计达4558.97亿元,仅次于1月份的5510.12亿元。
多家减持比例较高
146家上市公司拟减持的重要股东共有234位,不少上市公司6月份以来有多位重要股东计划减持。
具体来看,47家上市公司计划减持股东数量超过2位,20家上市公司计划减持股东数量超过3位,9家上市公司计划减持股东数量超过4位。延江股份、富满电子、博士眼镜、安科生物、华体科技等上市公司计划减持股东数量居前。
减持比例方面,数据显示,上述234位重要股东中,有104位拟变动股份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1%,68位拟变动股份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2%,39位拟变动股份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超过3%。康辰药业、梅安森、宇晶股份、新宏泽、天龙集团、泉峰汽车、宏辉果蔬、*ST麦趣等15家上市公司单个重要股东减持数量均超过5%。
从减持人员类型看,上述234位重要股东中,共涉及高管数量113位,涉及个人34位,涉及公司87家。
就重要股东减持股份的原因,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偿还股票质押融资、个人资金使用安排、为公司提供借款、为公司及子公司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是主要原因。触发协议违约条款、质押股份达到平仓线、偿还质押债务、合同纠纷导致司法强制执行等的占比也较大。也有部分公司减持原因是成立的资管信托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到期,减持后获利了结。
顺威股份、*ST麦趣、大北农和德威新材等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的原因均与股份质押有关。其中,仅大北农一家称系主动减持,为了进一步降低股票质押率,降低融资杠杆;其余公司均系涉及质押后的被动减持。
以顺威股份为例,公司近日公告,根据持股5%以上股东蒋九明质押式证券回购纠纷一案的《执行裁定书》,合肥铁路运输法院裁定拍卖蒋九明持有的公司股份3000万股。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蒋九明共计持有公司1.69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3.52%,本次拟被司法拍卖的公司股份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17.71%,占公司总股本的4.17%。
35位股东拟清仓减持
数据显示,上述234位拟减持上市公司股份的重要股东中,有35位涉及清仓减持。
其中,不少拟清仓减持的股东本身是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以康辰药业为例,公司6月8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东GL发来的《关于计划以大宗交易及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的告知函》,GL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协议转让方式合计减持数量不超过1176万股(即合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7.35%)。截至本公告披露日,GL持有公司股份117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5%,上述股份均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已有的股份。
康辰药业表示,本次减持股份计划系GL根据自身经营需求自主决定,在减持期间内,GL将根据市场情况、公司股价等因素选择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减持计划,存在不确定性。
从清仓减持的股份来源看,绝大多数是IPO之前取得的原始股,在清仓减持前,多数公司已经进行了多笔减持。从清仓减持的原因看,减持主体自身资金需要是上述股东清仓减持的主要原因。此外,配合企业发展需要、经营投资安排以及被动减持占比也较大。从减持主体看,机构占据绝对主力,股权投资类公司、创业投资类公司、资产管理类公司占比超过八成。这些公司以原始股东的身份取得原始股,逐步进行获利了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相关投资者在选股的时候,应首先考虑基本面,涉及清仓减持的上市公司,股价短期内会承压,可以暂时选择规避。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则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前期股价涨幅较大,且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如果短期内重要股东减持压力大,应该谨慎对待。比如,与口罩等防疫物资相关的概念股。
7月解禁压力陡增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5、6月份解禁规模逐步走出谷底,7月解禁规模迎来高峰期。具体来看,7月份开始流通市值合计4558.97亿元,仅次于1月份开始流通市值合计数的5510.12亿元,高居年内解禁市值第二位。
分周来看,7月份前3周限售股解禁压力相对较小,第4周解禁压力陡增,解禁市值为2367.9亿元,超过当月总市值的50%。
具体到个股,129家上市公司拟在7月份进行限售股解禁。其中,46家上市公司本期流通数量超过1亿股,嘉泽新能、华电国际、红塔证券等3家上市公司本期流通数量超过10亿股。
付立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小非的锁定期到期后,有减持计划的机构投资者及财务投资者可能会给相关上市公司带来较大的减持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