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A股减持行为大赏:上半年套现1831亿7月4600亿市值解禁再施压。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A股共有562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较去年同期增长9.12%;整个A股市场发生的减持行为共套现183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5.84%。
数据显示,6月以来,212家上市公司的329家重要股东披露减持计划,其中不少公司发布大比例减持计划;35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发布了清仓减持的公告,多数属于计算机、生物医药等热点行业。
事实上,减持是贯穿2020年上半年A股市场的重要现象。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今年上半年A股共有562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现减持行为,合计套现金额高达1831亿。
减持潮缘何又起?投资者又将如何应对呢?
【行业情况】
信息、医药行业减持数量最多
自年初开始,二级市场上的减持脚步便没停歇过。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截至6月22日,整个A股市场发生的减持行为共套现183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5.84%。
其中,共有562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现减持行为,较去年同期增长9.12%;大股东减持的562家公司共涉及26个行业,按6月22日收盘价计算,减持金额高达1213亿。
A股各行业减持情况 | 时代财经制图
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前海开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德龙向时代财经透露,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一直是普遍现象,原因多种多样,多数原因是大股东借减持套现补充资金,另外是他们认为公司股价高估,于是在二级市场减持卖掉,还有的是减持用于其他投资。但无论哪种原因,减持都会对公司股价形成负面影响。投资者要警惕对减持量大的股票,因其释放出一个负面信号——大股东认为公司股价被高估,或者表明大股东不愿意用心把公司做起来,这是对公司发展是不利的。
从行业分布来来看,存在大股东减持状况的公司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电子设备、基础化工、交运设备、互联网7大行业,占总数58.89%。其中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两个行业减持公司数量遥遥领先,分别达到67家、65家企业,占总数的11.9%、11.56%。
华创证券策略组组长周隆刚告诉时代财经:“疫情冲击之下,重资产或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资金支出的刚性,会感受到更为严重资金压力,除此之外,受海外疫情蔓延的影响,产业链和海外管关联度较大的公司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具有此类特征的行业或出现较多的减持行为。”
从平均减持金额来看,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交通运输、医药生物、食品饮料6大位居前列,平均减持金额都在3亿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除医药生物行业以外,其他行业在行业巨头大幅减持的影响下,平均减持金额数据略微“失真”。
其中,建筑行业的中国建筑减持金额占比高达92.5%、房地产行业的金科股份减持金额占比为83.25%,电子设备行业中的立讯精密减持金额占比达26.6%,交通运输行业中顺丰控股减持金额占比为78.31%,食品饮料行业的妙兰克多减持金额占比也达到36%,均极大拉高了行业均值。
【个股表现】
5家企业减持比例超10%
在上榜的562家公司中,有18家年内实现了股价翻倍。这18家公司有14家年内减持股份比例在1%以上,其中减持最多的是妙可蓝多(12.20%)。
减持超过5%的上市公司 | 时代财经制图
从个股涨跌幅看,英科医疗年内区间涨幅高达587%,不到六个月时间股价涨了接近6倍,剔除今年上市的新股,成为名副其实的“A股涨幅王”。该公司大股东减持比例为1.79%,减持金额为4.52亿。
2020年第一季度,英科医疗实现营收7.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1.72%。
562家企业中,跌幅最大的是*ST博信,其区间跌幅达到了83.94%,股价缩水接近9成。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大股东减持比例高达10%。而且*ST博信的股价走势比较离奇,近一年时间里先后经历了股价翻倍、暴跌九成的“冰火两重天”。
对于*ST博信的崩盘,业内人士认为,ST博信出现的问题从去年开始早有迹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上市公司基本面所导致。而自4月底启动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也进一步加剧*ST博信股价暴跌。
“鉴于减持原因的多样化,对于具体上市公司减持行为需要具体分析。”周隆刚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区分短期资金需求问题,还是经营投资的调整,或是企业经营出现了趋势性恶化或是风险的提升。
从减持规模上来看,截至6月22日,减持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在5%以上的有20家,其中减持10%及其以上的有5家,分别是文一科技(20.13%)、妙可蓝多(12.20%)、仁东控股(11.12%)、金科股份(10.34%)、*ST博信(10%)。
据了解,减持文一科技股份的大股东是紫光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其在4月2日至6月9日的短短两个月之间,减持了文一科技20%的股份。对于减持文一科技的原因,紫光集团表示,系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安排考虑。
与紫光有着类似打算的还有融创。
经过四月份的股权转让、自5月份以来在二级市场上的密集减持,融创对金科股份的持股比例已不足5%。经过计算,融创通过4次减持,合计套现约106.2亿元。金科股份于6月15日晚间公告称,由融创提名的董事张强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及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这也意味着,历时近四年的金科股份争夺战,逐渐走向尾声。
按6月22日收盘价计算,遭大股东减持金额超过10亿的有28家,超过20亿的有12家,超过40亿的有4家,分别是中国建筑(63.37亿)、立讯精密(50.67亿)、金科股份(43.12亿)、完美世界(41.79亿),其中金额最高的为中国建筑,累计金额高达63.37亿元。
减持中国建筑股份的大股东是大家人寿。根据中国建筑6月19日晚公告,大家人寿6月19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中国建筑A股普通股5.05亿股。转让后大家人寿所持中国建筑股份比例已降至4.99%,不再是中国建筑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
而大家人寿对中国建筑的减持也并非心血来潮。自2019年9月起,大家人寿通过减持中国建筑已套现约140亿元。
7月解禁市值高达4600亿
在资本市场上,股东减持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从近年数据看,无论是减持公司数量还是减持金额总量,下半年都明显高于上半年。2020年是否会遵循这个规律,仍要打上一个问号。
近4年A股减持趋势 | 时代财经制图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将到来的7月是年内第二高限售股解禁月份,解禁市值超过4600亿元,其中运行将满一年的科创板解禁市值达到1707.6亿元,占当月解禁总额比例接近四成。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最新数据显示,从行业来看,解禁市值最大的是医药生物行业,达到909.16亿元;其次是机械设备行业,解禁市值达到815.08亿元;电子、非银金融、计算机行业解禁市值均超过300亿元。
限售股解禁是大股东减持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股东制造了减持的机会。而如此大规模解禁,无论是对行业个股还是A股大盘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周隆刚称,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减持,在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信心会形成抑制效应。股价体现的是企业未来的利润在当前的折现,大股东或重要股东的增减持行为,因为其特殊的角色会引起市场更大的关注,但从根本上说也只是股权交易,并非是企业内生价值的唯一决定因素。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上市公司股东减持,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内生价值上,而不是仅仅依据部分市场主体的行为简单跟随模仿。
杨德龙表示,大股东减持对长远发展影响并不大,近期马化腾减持了40亿,但腾讯股价又创新高。实际上马化腾过去十年每年都在减持,但并不影响腾讯股价每年上涨,所以决定公司长期走势的的还是业绩。
时代财经统计发现,尽管不少行业巨头同样遭遇大股东减持,但减持行为并未对公司造成长期影响。
以立讯精密、智飞生物为例。两家公司大股东年内减持比例均在1.5%以上,发布减持公告时间分别在1月、3月,截至6月22日,两家公司年内涨幅分别为29.6%、97.7%,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内生价值是决定股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