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是年轻人最糟糕的主人,却是中老年人最管用的仆人。
当我写下标题时,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中国经济和货币供应高增长的记忆如此深刻,可能使得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和风云激荡时期相比,当前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变迁,而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对财富配置的态度,仍然勇敢精进,不管不顾。
普罗大众有多少钱?粗略地说,国人拥有的房产市值大约是GDP的四倍,拥有的金融资产是GDP的三倍。国人欠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的钱大约是一个GDP。这较改革开放之初已大不同,当时国人所拥有的净资产仅相当于1-2个季度的薪酬,而当下则有600万亿元之巨。当然,局部缺陷总是会被总量恢宏所掩盖,这个巨额财富的分配可能并不尽如人意,一些家庭的财富显然达不到平均数。
国人积累的财富从何而来?粗略地看,大致有以下这些途径:一是创业成功,二是持续炒房,三是做职业经理人,四是当富二代。其他获取财富的方式都不是主流。那么以后人们快速获取财富,仍如高速路上飚车吗?也许不是的。
随着全球格局的剧变,创造和获取财富会变得艰难。这是很自然的。一是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了,从2010年之前的近10%,逐渐降至约6%,并将继续向更低的潜在增长率靠拢。经济增长意味着真实财富蛋糕的做大。二是央行发钞的节奏变慢了,以往M2增速动辄达15%以上,而当下则大致在10%,发钞节奏意味着名义财富蛋糕的做大。三是挣钱与存钱可能有变。增长放缓和人口少子化老龄化,使得人们挣钱节拍放缓,花钱去处多多,攒钱变得不易。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居民,都度过了高储蓄率时代。不必讳言,挣钱花钱天平的渐变,使得我们会感叹,攒钱越来越难。
不仅如此,不少人可能低估了时代,高估了自己。这也是我2016年叹息最富有的一代人正逐渐远去的缘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均GDP仅300多元,到2003年才突破人均1000美元。因此绝大多数国人过上相对富足文明的生活,以及积攒了一些财富的时间,不会超过廿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时代红利,其次才是个人的勤勉、勇气和才华。从倒爷到煤老板,从开发商到金融大佬,“只有时代的你,没有你的时代”。许多人基于幻觉,真的可能上演“靠运气挣来的钱,凭本事赔掉了”的喜剧。
至此,人们应已自问,韶华老去,财富安否?
财富配置已有了哪些不易察觉的变化?其实有两大变化,一是房产配置趋降,二是银行资产缓增。从2017年至今,“房住不炒”的长效调控机制确立至今,房价永远上涨的预期已不复旧观。未来,很可能富裕阶层已不再将房产作为最主要的财富配置方式,导致房产配置持续降温。另外,以前人们习惯有钱就存银行,但近年来,居民银行储蓄达到约100万亿元,而银行理财规模则达到约20万亿元。银行之外的其他机构和渠道,几乎占了居民金融资产的半壁降幅。冷落房产、疏离银行这两点,值得仔细琢磨。
看起来,除了重点城市核心区域的新房次新房,大多数房产不太会带来超额收益。2018年上半年可能是房地产景气的高点,撇除水分之后,楼市数据在近三年并不鲜亮。我已另有小文专门指出,不能再信奉房价永远上涨。即便在环京的燕郊和北三县,房价也几乎腰斩。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急风暴雨般的房地产浪潮将来会平稳消退。如果你不是私人银行贵宾,那么要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回报,可能就不能只盯住银行。
就防御和进取而言,国人可能需要对其金融资产的配置认真梳理一下。或者可概括为一个防御重点,两个进取重点。一个防御重点,就是普通人应该买点重疾险或健康险。在正常情况下,其实中国老人无忧,退休金对于粗茶淡饭而言足够了。但我们不得不关注到,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伸,各种老年性的退行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全民医保虽好,但国人学一点普通内外科常识、买一点防患于未然的健康险还是必要的。
何谓两个进取重点?一个重点很浅显,就是对中高收益理财产品,适当放长久期。随着经济增长和发钞的放缓,资产端整体收益的下行是难免的。2016年之前,市场上充斥着预期收益率在10%以上的信托产品,如今已悄然降至约7%,因此中青年人改短期理财习惯为适当的中长期,更能博取较高收益。另一个重点会有争议。那就是要相信权益总是会战胜固定收益,而科技成长则是权益永恒不变的主题,这在理论和实证上都是不争的事实,但却鲜有人能持有对科技成长的耐心。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是继续放缓,流动性趋势是逐步缩减量化宽松和告别零利率,如此金融资产价格整体持续牛市的概率不大。那么确立自下而上的思维习惯,个股重于行业,行业重于整体是不得不然。从A股观察,医疗生物、食品饮料、化工机械、半导体互联网等行业尤易出牛股,数百到千亿市值的个股既具成长性又不至于规模过小而夭折。权益市场最终将奖励对科技成长具有耐心的投资者。选择经历过周期考验的、优秀基金经理的好产品,也是可取之道。
许多时候,不是世界变化快,而是我们不愿意去明白。给财富一个长期风险管理框架是必须的,及格线是你必须战胜通胀率,良好线是你战胜经济增速,优秀线是你战胜了央行发钞速度。毕竟钱是年轻人最糟糕的主人,却是中老年人最管用的仆人。
(作者系民生加银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作者:钟伟 编辑:洪晓文)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