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2020年我国汽车后市场消费规模超1万亿元
3月17日,商务部发布消息表示,汽车后市场复苏。据中汽协统计,2020年全年二手车交易量1434.1万辆;据全国工商联初步核算,2020年全年汽车改装市场规模达到652亿元;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21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168.1万台。初步估算,上述几项合计实现交易额超1万亿元,有力拉动了汽车消费。
财联社汽车:汽车后市场规模巨大,虽然各路企业纷纷闯入汽车后市场,但也有部分玩家已退场。
乘联会:3月第二周乘用车市场表现平稳 日均零售4万辆
3月17日,据乘联会统计,3月第一周的市场零售日均3.5万辆,同比2019年3月的第一周增长2%,表现相对平稳。3月第二周的市场零售日均4.0万辆,同比2019年3月的第二周增长2%,表现相对平稳。
财联社汽车:作为传统消费淡季,3月平稳的市场表现将有助于夯实车市全年增长的基础。
弗迪电池发布海外工厂招聘信息 或将迈出“出海”第一步
3月17日,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日前发布的一份内部招聘信息显示,弗迪电池新工厂筹建处(欧洲组)目前正在筹建海外第一个电池工厂,该工厂主要负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包装以及储运等。招聘职位包括高级项目经理、主任工艺工程师、高级品质工程师、高级设备工程师等,工作地点均为深圳/欧洲。比亚迪方面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举是为国外汽车客户供应配套及比亚迪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配套准备。
财联社汽车:不断拓展的动力电池外供客户,让比亚迪终于迈出了海外建厂的第一步。
2030年宝马纯电车型全球销量占比将达50% MINI将成纯电品牌
3月17日,宝马集团在其2021年财报发布上披露了宝马集团面向数字化智能出行的企业转型“三步走”规划。其中,2021年底,宝马将实现全球最大规模的OTA升级,至2023年,宝马将在约90%的细分市场提供至少一款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宝马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每年将同比增长50%以上;到2030年,纯电动车型将至少占全球总销量的50%,届时,MINI将成为纯电动品牌。
财联社汽车:相对宝马品牌而言,MINI品牌销量要小很多,同时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向电动化转型。
戴姆勒康林松:将进一步扩大在华投入 与中国共同发展
3月17日,戴姆勒及梅赛德斯-奔驰董事会主席康林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2020年,疫情推动了汽车行业向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戴姆勒对中国市场满怀信心,并且将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康林松认为,戴姆勒之所以能够经受住疫情考验,主要是因为在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有着强劲的销量表现,从2020年业绩来看,梅赛德斯-奔驰在华销量再创新高,增长至12%。
财联社汽车:虽然中国连续6年成为了奔驰的第一大市场,但作为国内召回次数最多的品牌,如何能够在保持销量的前提下,又能保持质量的把控,才是最应该深思的问题。
2021年大众品牌电动化车型预计交付45万辆 同比增加一倍以上
3月17日,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CEO贝瑞德表示,今年,大众汽车预计向用户总共交付约30万辆MEB车型以及约15万辆混合动力车型,同比增加一倍以上。同时,大众商业模式2.0,即线上销售模式和可选服务订阅模式将于今年夏季开始试运营。
财联社汽车:与集团发布的业务规划一脉相承,大众品牌也在加快电动化的进程。
双龙支付1.4亿韩元在首尔启动标准破产程序
据韩媒3月17日报道,因现金拮据,双龙汽车(SsangYong Motor Co.)已向首尔破产法院支付了1.4亿韩元(约12.4万美元)的预付款,以启动预破产程序。业内认为,双龙此举是为了在本月底之前与潜在收购者HAAH达成交易协议做准备。报道称,美国汽车经销商商HAAH Automotive将斥资2.5亿美元,获得双龙51%的股权。
财联社汽车:有关HAAH将收购双龙的消息传闻已久,但双方始终未达成协议。
受芯片短缺影响 沃尔沃中国、美国将减产
沃尔沃汽车3月17日表示,受芯片短缺影响,将暂停或调整3月中旬在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沃尔沃汽车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预计情况在第二季度将变得至关重要,因此已决定采取措施将对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尽管芯片短缺尚未造成亏损,但沃尔沃表示,在第一季度可能会发生“巨大风险”。
财联社汽车:进入三月,“缺芯”风波仍未平息,已对全球多家车企带来了持续影响。
保时捷将在欧洲自建充电网络
3月17日,据外媒报道,保时捷宣布,计划在欧洲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建立自己的快速充电站。这些充电站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符合品牌要求的充电体验,同时与Ionity网络形成互补。该网络将与特斯拉的Supercharger超级充电网络类似,而每座充电站将拥有6-12个充电桩,充电功率可以达到350千瓦以上。不过保时捷并未明确将在何时开始建设充电站,以及是否会将其范围扩大到欧洲以外的地区。
财联社汽车:效仿特斯拉,保时捷也希望自己掌握车主的充电体验而非依赖第三方公共充电网络。
(财联社记者 刘阳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