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打通”债市基础设施更好服务实体。
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互联互通是指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合格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
此次债市基础设施的“打通”标志着市场互联互通迈出又一实质性步伐。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债市互联互通具体可分为交易前台连接和登记结算后台连接两个部分。交易前台连接指的是,外汇交易中心与沪深证券交易所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提供交易服务。登记结算后台连接指的是,中央结算公司、上清所和中国结算两两互相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建立高效系统连接,支持合格投资者实现“一点接入”交易结算。
为何要在此时推动债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107.7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市场规模较2015年初增长2倍。其中,公司信用类债券托管余额达23.8万亿元,成为仅次于信贷市场的实体企业融资第二大渠道,融资成本也低于信贷等其他渠道。
与此同时,债市交易规模和活跃度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得到改善。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到217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4倍,整体换手率达到2.30,较2015年提高1倍。与此同时,交易主体和交易券种范围大幅扩展。如2019年银行间市场现券日均交易只数1300余只,日均交易户数达6000多户,较2015年分别增长1倍和1.5倍。
市场的活跃也为债市品种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能。2015年以来,央行与相关部门一道,结合国家战略、各类市场主体需求以及国际实践经验,在巩固发展原有基础性产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推出二级资本债券、绿色债券、双创债券、永续债券等创新型品种,促进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衍生产品发展,支持财政部门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展等,市场品种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市场深度和广度建设的持续升级,债市投资者结构近年来进一步优化。商业银行持债比例已降至约57%,持有信用债比例为26%。各类金融产品的持债比例则显著上升,从2014年的 16%上升至目前的30%。
“目前,债市互联互通已经从‘软件’统一逐步走向‘硬件’统一。”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软件”指的是制度规则的逐步统一,“硬件”指的是此次债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2015年以来,在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框架下,人民银行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发改委、证监会大力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各项规则逐步统一,合力夯实我国债券市场统筹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正在与相关部门一道,积极推动资产证券化规则、信用衍生品规则、债券增信业务规则等多项规则的统一,并遵照同一套标准、同一套规则,合力推动实现我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