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利于投资者锁定收益降低流动性管理难度基金公司密集申报非开放型产品。
今年以来,权益基金发行市场爆款不断,但持有人普遍缺少“耐心”,运行一段时间后,爆款基金规模大幅缩水现象屡屡出现。为提高投资人持有时间,部分基金公司在新产品设计中进行了创新。据大成基金统计,截至8月4日,今年以来共有153只非开放类产品上报,其中定期开放类53只,封闭运作类16只,持有期类84只。非开放式产品越来越受到基金公司的欢迎。
引导投资者长期投资
相对开放式基金,非完全开放类产品可以理解成“定期”,其实就是给每笔申购单独加上期限,投资者入场之后在一定时间内没有频繁操作的可能。一般而言,非开放基金的运作方式主要分为三类:定期开放类基金、封闭运作类基金、持有期类基金。
所谓持有期基金,是指投资者无论何时申购都需要持有一定期限才能赎回的基金;定期开放基金则采用封闭运作和开放运作交替循环的运作方式,封闭期内不办理申购与赎回业务,只有开放期内才可办理;封闭运作基金则要求持有人在封闭期内不能赎回,“封转开”之后才有赎回的可能。大成基金大类资产配置部首席FOF研究员王群航认为,为有效提高投资者收益,基金公司产品以交易制度的创新来潜移默化地引导投资者延长持有期限,让投资者真正充分体会到长期持有的好处。因此,非开放类产品正在业内由点到面、从少到多地开展起来。
持有期类产品更受青睐
从近期产品申报动态看,定期开放类基金较多。封闭运作类基金也有一些,但不是主流。借鉴养老基金的经验,持有期类基金则从无到有,越来越多,且逐渐成为主流。
实际上,持有期基金可以看作是近两年的一类创新型品种,不仅区别于开放式基金,与原来的定期开放式基金也有所不同。国内首只持有期类型的基金是一只FOF产品,而今年随着“固收+”产品的兴起,很多非FOF类基金也以定期持有型的方式发行成功。
比较上述三种运行方式,王群航认为,定期开放的“定期”对产品的冲击较大。而封闭运作产品,不仅有前者的缺点,而且有些甚至是一锤子买卖,之后就转开放了。持有期类产品的运行方式既可以平滑“定期”的冲击,还可以永续存在,是目前相对最好的方式。
业内人士表示,持有期类产品便于基金经理按照自己的投资节奏管理产品,也有利于投资者锁定收益。与传统的封闭式基金相比,这类产品既具备了规模相对稳定的特点,又能够满足投资者定投或变更投资计划时追加投资的需求,整体更加灵活。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杨晗称,持有期类产品之所以频频发行,是因为这种方式对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投资者都有利。对于基金管理人而言,持有期类产品降低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基金管理人可以更好地为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原有的定期开放式产品申购赎回的日期过于严苛,稍不留神就可能错失时机。持有期类基金因为在申购日期上更灵活,投资者购买体验感更好。
短持有期产品更为普遍
不可否认的是,持有期类产品也并非完美无缺。杨晗直言:“长持有期解决了基金管理人面临的流动性管理压力,基金管理人可以专注投资而无需顾虑资金的稳定性。对投资者而言,强制性长期持有,能更充分享有长期合理回报。但长期限基金毕竟约束了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长期限也可能让基金管理人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懈怠。更重要的是,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了错误的长期限基金将导致置换成本非常高。”
目前,申报持有期类产品的期限以“三个月”和“一年”较多。“个人投资者对于持有期类的产品在逐步认知、接纳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设立一定的期限,既可以帮助自己纠正不良的投资习惯,也可以让基金经理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杨晗分析,“过去几年,很多三年期、五年期的产品募集很成功,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饱和,基金公司需要给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以及在业内实现差异化竞争。因此,今年新产品的持有期设置较多集中于一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