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证券业三大开创性工作与资本市场一起成长。
2020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建立30周年,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证券公司也迎来“而立之年”。证券行业自身转型升级的30年,也是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30年。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广发控股(香港)总经理沈明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概括起来,我国证券业与资本市场一道,在过去30年间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一是推动非标资产的标准化;二是为风险定价;三是创设和提供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
非标资产标准化
可解决五方面问题
总体而言,未上市企业属于非标准资产。企业上市的过程,就是非标资产标准化的过程。
标准化资产可以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标准化资产可以对标同业资产定价,是市场化定价的基础。同时,结合资本市场一系列制度安排,可降低交易过程中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交易的便捷性。
二是为企业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资产的标准化,使得股权转让成为可能,增强了企业特别是企业股东所持资产的流动性。通过新股发行和老股的交易转让,为企业开辟了除银行贷款外全新的直接融资渠道。
三是使风险让渡成为可能。通过股权转让,可将同等份额的风险让渡给新的投资者,在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下,建立企业与投资者双赢的新生态。风险让渡安排,也催化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助力国有企业改革。标准化的股份交易价格,是衡量国有企业业绩表现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基础性作用。资本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改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落实国有资本管理基本制度。
五是提高国民经济的货币化水平。区分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的指标很多,货币化水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资产的标准化提高了原本不可交易或难以交易的资产的可交易性,在金融领域的深化则拓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为资产风险定价
化解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沈明高认为,风险定价能力也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他表示:“风险定价,既是资本市场中资产定价的核心,也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关键。风险定价能力的提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改善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风险定价还是一种专业能力,是资本市场和券商等金融机构必备的核心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资本市场发展的初衷,是为优质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优质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发展风险定价模式,增加高风险但潜在优质企业的资金可获得性,其前提是资金成本与风险相匹配。”沈明高总结称,“前者是解决融资贵的问题,后者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过去三十年,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风险定价机制,风险溢价概念也初步形成。比如,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在降低无风险成本和投资者风险偏好方面,货币政策起关键作用;在降低有风险成本方面,资本市场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日益完善。“建制度、不干预和零容忍”的监管要求,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改善上市主体的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企业信用评级,规范卖方研究服务等,都可以改善市场信心,提升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展望未来,沈明高表示,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发展,仍然离不开“提升风险定价能力”这条主线。“过去30年,我国经济主要以赶超为主,资本市场往往可以参照国际经验和对标物定价。当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能够追赶的目标越来越少,发现经济与产业升级的早期新机会,并为这样的机会进行合理定价,将是我国资本市场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发挥资本市场风险定价的基础性作用就愈显得重要,这也是未来区别头部券商与一般券商的分水岭。”
在去刚性兑付的时代,对风险定价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挑战在于市场违约现象或直接挑战现有定价模式;机会在于部分企业的违约行为可以帮助市场矫正风险定价模型,为风险互换等新产业和新业务的创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推动金融机构的差异化竞争和发展。
创设金融产品、投融资工具
是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
“培育发展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和投资者管理风险,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沈明高表示,一般而言,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金融产品,除了常规的金融产品外,企业和投资者还需要不同的投融资工具。从国外市场经验来看,发展金融衍生产品,设立做市、做空机制等,都是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基石。
在权益市场,经过过去三十年发展,我国已建立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与新三板为代表的全国性多层次股票交易平台体系,为各类企业提供募股融资、发行可转债等服务,丰富了权益类投资产品。在债券市场,国内的企业债与公司债市场经历了从早期企业自发筹资,到目前的集中化发行、交易与管理,已形成以银行间、银行柜台和交易所为主体的三大市场,成为企业筹措长期资金的重要渠道。 此外,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从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QFII、RQFII),到跨境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项目(如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等),对形成跨境资金双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