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尾盘闪崩跌停!徐翔概念股260亿市值蒸发提前锁定退市云南首富无力回天。
A股曾经的翡翠第一股,今天提前锁定退市命运!
截至12月21日收盘,*ST金钰报0.90元/股,跌幅达5.26%。值得注意的是,*ST金钰收盘价已连续19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即便明天涨停,其股价也无法站上1元关口。
这意味着*ST金钰明日收盘将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的终止上市条件,退市是其最终命运。不过,*ST金钰此次触发面值退市仍适用现行的退市规则,因此仍有退市整理期。
提前锁定面值退市
12月21日,*ST金钰盘面上演惊心一幕!
今日,*ST金钰高开,随后有所回落呈横盘走势,但一直飘红。临近尾盘,*ST金钰突然跳水,直接砸向跌停板。截至收盘,报0.90元/股,全天振幅高达9.47%,成交总额为2949万元,总市值仅为12.2亿元。
尾盘的闪崩,也注定了*ST金钰退市的命运。
中证君注意到,*ST金钰已连续19个交易日(2020年11月25日-12月21日)收盘价格均低于股票面值(即人民币1元)。按照交易所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不包含公司股票停牌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股票面值,则触及终止上市情形。
然而,截至21日收盘,*ST金钰股价为0.90元/股,根据风险警示板交易规则,按照日涨跌幅5%计算,明日*ST金钰即便涨停,股价最多也只有0.90*(1+5%)=0.95元/股,其股价注定将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1元)。
*ST金钰近期也曾上演地天板的神奇走势。12月17日至18日,*ST金钰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12月17日股价更是出现“地天板”,但终究无力回天。
目前,*ST金钰已成为股吧里的热门个股,众多股民表示“放不放下,都得放心”“今后这样的退市股票会很多很多”“赌徒们的下场”。
来源:股吧
曾为翡翠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ST金钰是国内翡翠行业上市公司,被誉为翡翠第一股。其创始人赵兴龙曾是云南首富,人称“赌石大王”。
中证君发现,*ST金钰也曾有过光辉岁月,2015年7月其股价曾摸高至20.45元/股(前复权价),市值一度接近280亿元,成为当时的大牛股。如此计算,*ST金钰股价相比高点跌幅超95%,总市值蒸发260亿元左右。
*ST金钰最被市场津津乐道的一段“花边”是曾为徐翔概念股。2016年8月,东方金钰曾在关于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自曝,公司股东瑞丽金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东朱向英是徐翔“马甲”。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如今的*ST金钰劣迹斑斑。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前期因财务造假被行政处罚,近期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以及《市场禁入决定书》,*ST金钰连续多年虚构销售和采购交易,涉及金额巨大,导致涉案定期报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利润总额等多个主要科目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对公司业绩影响重大,年报披露的相关财务数据严重失实。
从公司基本面来看,公司近年来经营状况不佳,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亏损,审计报表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仅为216.94万元,净利润亏损6.57亿元,基本面没有改善迹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ST金钰有5.76万户股东。*ST金钰今日盘后再次表示,公司重整申请尚未获法院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具有不确定性:若重整申请未获受理,公司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公司正积极与各相关方沟通协商,争取早日引进战略投资者,通过重整化解债务危机。经营管理方面公司采取减员减负、压缩费用、保有现有业务、收缩战线等手段开源节流,努力维持公司正常经营。
炒作1元股需谨慎
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发布退市新规征求意见,此次退市新规中对于交易类退市已取消退市整理期,如果触及“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条件,公司股票停牌。同时,在交易所出具终止上市决定书后,股票将直接被摘牌退市。
退市新规征求意见发布以来,部分绩差ST个股纷纷下跌,已经显示出退市制度改革的力度。其实,近两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大踏步迈进,壳公司价值不断下降,面值退市已经司空见惯。近期*ST刚泰提前触发面值退市,正是市场生态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除去停牌个股,截至12月21日收盘,共有4只股票的价格低于1元,均为ST股。
股价位于1元至1.3元之间的股票,共有19只。其中,仅有一只不是ST股。
业内人士表示,交易类退市不同于其他财务类等强制退市情形,在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前,已给与投资者充分的交易窗口,交易类退市实质上是投资者自主选择的一种退市类型,是投资者自身投票的结果。对于ST等绩差股,如在新规实施后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触及退市条件,将没有退市整理期供投资者退出,如再继续炒作此类股票,投资风险很大,无异于火中取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