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排骨价格跌一半!发改委放大招这个板块会有投资机会吗?。
“猪肉价格较年初已经下降了近一半,最近买排骨的人明显多了。”北京市广渠路菜篮子一家商户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猪肉作为中国居民最主要的肉食品,其价格波动关系千家万户。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后,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半年前还赚得“盆满钵满”的生猪养殖行业,目前已经步入“亏损周期”。
为缓解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避免“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称《预案》)。
“猪周期”何时见底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扩大2.4个百分点,成为拖累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生猪存栏量与能繁母猪存栏量均已修复至2014年年底的水平,生猪存栏同比与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均创新高,预示猪肉平均批发价还将处于弱势状态,预计6月猪肉CPI当月同比的下行幅度要大于5月。
猪肉价格的连续大幅下跌已经影响到养猪企业。近日,A股头部猪企纷纷发布5月生猪销售简报。整体来看,龙头猪企的出栏量继续保持高增长,推动收入同比增长,受制于猪价大幅下滑,5月单月收入环比下滑明显;也有部分猪企量价齐跌,出现单月收入环比、同比均下滑的现象。
机构分析,从中长期来看,“猪周期”已经进入利润下行乃至亏损阶段。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其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从众多机构研报观点来看,大部分认为“猪周期”短期难言见底。中邮证券指出,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0年底全国生猪产能已恢复至常年水平的90%以上。生猪产能的恢复将带来生猪价格的回落,虽然未来价格可能有季节性反弹,但生猪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预计生猪行业在2022年或2023年将到达底部。
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面对猪价的下跌,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再一次被寄予厚望。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用,并根据形势变化于2012年和2015年两次进行修订,形成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相关预案对于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缓解价格周期性波动、保障居民猪肉消费需要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农产品价格调控积累了经验。
为更好适应生猪市场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待,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将本轮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中的经验做法机制化、制度化,制定出台了本《预案》。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预案》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与2015年预案相比,本《预案》对预警指标和区间、储备分类和规模、储备调节机制等核心内容作了修改完善。
“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
与此同时,《预案》增加了两个指标: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该指标能够显著提高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二是增加了“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指标,该指标更贴近消费者感受,在猪肉价格过度上涨时能够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
《预案》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此外,《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上市猪企收入显分化
本轮猪周期下半场,猪价的下跌速度和跌幅均令市场惊叹。今年1月初,生猪均价约32元/公斤,头均利润接近3000元。3月以后,生猪价格几无抬头,持续下跌。
生猪价格跌破16元/公斤,意味着全行业的养殖成本面临考验。统计数据显示,生猪自繁自养模式的盈利已缩水至约170元/头,较年内最高点下挫逾90%。外购仔猪育肥模式全面进入亏损阶段。
成本管控能力是规模化养猪企业抵御猪周期价格波动的核心竞争力。从各大上市猪企披露的5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来看,分化持续加剧。
6月8日盘后,正邦科技(002157.SZ)发布5月生猪简报,公司当月销售生猪164.84万头(其中仔猪25.67万头,商品猪139.17万头),环比增长39.17%,同比增长232.23%;实现销售收入36.50亿元,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0.26%、99.92%。
天邦股份(002124.SZ)的销售情况也相对乐观,5月公司销售商品猪22.73万头,销售收入4.84亿元,分别环比增长12.07%、4.89%。
自繁自养龙头牧原股份(002714.SZ)5月销售生猪309.7万头(其中仔猪销售33.8万头),销售收入67.80亿元,环比下降14.44%。收入下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当月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下降16.39%,另一方面是5月商品猪销量环比下滑约5万头。
另一边,新希望(000876.SZ)出现了量价齐跌的销售情况。公告显示,新希望5月销售生猪69.33万头,环比下降17.26%,同比增长40.60%;销售收入为13.96亿元,环比减少26.56%,同比减少12.75%。
新希望表示,生猪销量同比上升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继续推进养猪战略,保持了比上年度更大力度的仔猪投放。商品猪销售均价同比下降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猪价下行。
“猪价下跌是客观行业环境的变化,但若猪企单月生猪销售出现环比明显下降,‘以量补价’就很难实现了,明后年的日子可能会更加难过。从全国生猪产能恢复的情况来看,整体呈现出栏增加、出栏均重增加的态势,叠加季节性消费淡季导致近期猪价一直下跌。”一位农业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周期浪潮退去,上市猪企该被如何看待
猪价跌势不止,猪板块也被市场看空。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天邦股份累计大跌近40%,领跌板块。新希望、傲农生物(603363.SH)跌逾20%;另有8只个股跌幅超10%。
“今年猪企的业绩分化可能会比较极端。从二级市场猪板块的调整幅度来看,周期高位回落早已成为市场一致预期,猪价大跌导致的盈利下滑预期基本体现在当下猪企的估值中,二季度的业绩肯定大幅逊色于一季度。” 上述分析师说。
截至6月8日收盘,天邦股份报7.14元,收涨1.28%。近一个月以来,天邦股份跌势不止,一度跌至2020年7月以来的新低。新希望股价表现更为惨淡,该股较2020年9月创下的历史高点42.2元,已累计下挫逾60%,创两年来新低。作为猪板块的风向标,牧原股份5月以来累计下跌逾18%,大幅跑输大盘。
实际上,若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2022年~2023年才是本轮猪周期的价格最低谷。在真正的寒冬来临之前,行情已低迷数月的A股猪板块是调整接近尾声向上拐点临近,抑或是继续“跌跌不休”?
“猪周期处下行过程,年内存季节性变化规律。短期来看,猪价下行空间有限。我们预计6~8月的猪价会有反弹,冬季非瘟疫情导致的仔猪数量下降将加大6~8月生猪供应短缺。尽管反弹的幅度和可持续性相对有限,但还是会对板块走势形成阶段性的支撑,走出反弹行情。”上述分析师说。
在他看来,成本控制是下阶段企业的关键竞争点。“这轮猪周期是由非洲猪瘟引发的,防疫成本、出栏增长确定性成为猪企成本比拼的关键点。周期低谷尚未到来,持续稳定的成本控制能力关系到猪企是否具备真正烫平周期波动的能力。此外,实际出栏量意味着‘以量补价’的确定性,量能是否低于预期也需要长期跟踪”。
“从整个猪周期角度来看,A股猪板块目前尚未进入板块性的左侧投资机会,猪价长期震荡下行的趋势并没有改变。行业格局还会进一步分化。”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