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新股资讯 >

TMT行业深度报告:科技硬件产业的挑战与契机

发布时间:2021-08-27 18:11:02 来源:腾讯

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TMT行业深度报告:科技硬件产业的挑战与契机。

摘要

非典时期电子行业走势与大盘走势趋同,但是参考意义不大:非典时期,电子行业走势与大盘走势趋同,整体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一方面,钢铁、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的政策支持行业,2003年人均GDP只有1289USD,消费电子终端在2003年依然处于相对昂贵的可选消费;另一方面,大陆电子、通信等精密制造行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盈利能力相对较弱。非典时期电子走势参考意义不大:1)2002-2003年国内通信依然停留在2G时代,终端消费依然以功能机为主,人均GDP相对较低(2003年人均GDP为1289USD,2018年人均GDP为9771USD);2)中国大陆尚未形成完整的电子制造产业,大陆电子产业信息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东部沿海转加工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实则是2007年后智能机逐步崛起;3)企业复工环境及企业自动化水平均不可同日而语。

企业复工在即,疫情短期影响有限: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3C消费电子终端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是疫情对线下零售店的消费冲击;另一方面是疫情影响部分物流渠道。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下降2%,而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5%。2)延迟复工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短期有一定冲击,尤其是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境内的企业(电子行业中主要是面板及半导体)。在各地主要省市2月10日复工背景下,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企业复工能够快速跟进,无需过分担心。考虑到当前疫情的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演绎则对电子行业有待进一步跟踪。

疫情影响半导体需求递延,供给端影响非常有限:需求端,我们预计疫情影响一季度智能手机销量下滑15%。但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危机的解除,被疫情抑制的需求将被递延到下个季度。供给端,目前来看影响比较有限,后期如果影响扩大,全球Nor Flash供给受到冲击,而武汉3D NAND Flash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对全球产能影响不大。综合供给需求来看,NAND Flash需求受冲击,供给不受冲击,预计疫情影响下,涨价态势难以维持;而Nor Flash供给需求均受到短期冲击,价格走向仍需观察。虽然短期冲击难以避免,但不改变半导体中期景气上行、长期国产化的趋势,若受疫情影响,半导体板块回调,反倒是投资良机。手机产业链,我们看好具有优质客户且客户份额稳定的龙头,推荐立讯精密、工业富联和信维通信。面板行业,我们认为电视需求整体稳定,大尺寸的供应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大。半导体板块有所回调,反倒是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长期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存储厂商兆易创新,IC设计公司韦尔股份、紫光国微,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封测厂商长电科技、晶方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建议关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精测电子、长川科技等公司。

短期扰动不改通信行业景气回升态势:在5G投资的带动下,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2022年资本开支规模将进入上升通道,通信行业有望再次迎来一个长度约为3年的景气周期。从产品的最终应用方来看,通信行业公司的最终客户主要可以分为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两类。这两类公司的全年资本开支计划基本上都会在年初就制定好。国内运营商,每年Q1季末或者Q2季末,会宣布全年的资本开支计划;Q2开始进行设备招标,Q3-Q4进行网络建设。国内互联网公司采购的主要产品为服务器、交换机等,供应商较多,且大部分供应商不在湖北区域。只要疫情持续时间不延续至2020年Q2,华为和中兴等主设备公司不出现产能吃紧和元器件供应短缺的情况,疫情带来的短期扰动很难撼动行业景气回升态势。建议关注新技术导入以及上游资本开支增长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新技术导入方面,主要涉及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射频和光模块两个细分领域;上游资本开支方面,主要涉及数据中心光模块和数据中心运营市场两个细分领域。

疫情将会对激光器、激光设备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借鉴历史来看,这种影响很可能将在整个疫情窗口中持续存在,具体的影响时间仍要依疫情的发展来判断;展望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复苏的到来是必然的。在此前发布的机械行业2020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2020年,随着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逐渐来到底部,国内的库存周期很可能在2020年的某个时间点迎来拐点,利好通用设备的需求企稳;此次疫情的黑天鹅将导致拐点更加延后到来,相关行业的出清将加剧。我们重申:(1)在未来5-10年中,激光设备的性价比将逐步提升,广泛替代传统加工方式,激光行业成长动力充足,疫情无法改变这种长远趋势;(2)优秀公司的长期价值并不会随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建议关注锐科激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光韵达等优质标的,面对大概率的复苏,如果此次疫情导致优质标的过度下跌,将迎来配置窗口。

风险提示:1)疫情蔓延超出预期;2)电视出货量大幅下滑风险;3)技术风险;4)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执行不及预期的风险;5)5G行业出现激烈价格战的风险;6)国内ICP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7)海外ICP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

01

疫情对电子影响:复工在即,短期产能冲击有限

1.1 非典期间回顾:大盘指数受短期冲击,高景气行业仍相对强势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股票市场受短期冲击,大盘指数最大调整幅度为9%-10%。非典疫情大致可分为三阶段,即初步扩散期(02/12/15-03/03/31)、加速爆发期(03/04/01-03/05/09)、缓和收尾期(03/05/10-03/06/30)。A股大盘指数方面,上证综指在疫情爆发期最大跌幅接近9.0%且有二次下探,短期冲击仅具阶段性,并未改变市场中期方向;在疫情缓和的收尾阶段,上证综指在2003年5月反弹3.6%,后因受货币政策收紧影响而震荡下行。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在疫情扩散及爆发期波动下行9.7%;在4月底中国香港病例数开始减少后,5-6月期间反弹9.9%。

行业表现方面,高景气行业仍具配置价值。非典疫情仅带来短期扰动,高景气的金融汽车周期等行业整体强势,医药行业在疫情爆发期有短期超额收益。其中,在疫情初步扩散期,政策支持的汽车、金融行业超额收益显著,纺服、商贸等行业相对较弱;在疫情加速爆发期,前期强势的高景气行业走势延续、医药板块受疫情爆发影响有超额收益,休闲服务业跌幅居前;在疫情缓和及收尾期,TMT行业涨幅居前、前期跌幅较大的休闲服务业有小幅反弹,前期相对表现强势的金融、医药、地产等行业有所调整。

非典时期,电子行业走势与大盘走势趋同,整体表现弱于沪深300指数(非典扩散期:沪深300/申万电子上涨7.34%和2.32%;非典爆发期:沪深300上涨2.04%,电子下跌3.97%):一方面,钢铁、汽车处于起步阶段的政策支持行业,2003年人均GDP只有1289USD,消费电子终端在2003年依然处于相对昂贵的可选消费;另一方面,大陆电子、通信等精密制造行业整体规模和技术水平相对低下,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非典时期电子走势参考意义不大:1)2002-2003年国内通信依然停留在2G时代,终端消费依然以功能机为主,人均GDP相对较低(2003年人均GDP为1289USD,2018年人均GDP为9771USD)2)中国大陆尚未形成完整的电子制造产业,大陆电子产业信息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东部沿海转加工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实则是2007年后智能机逐步崛起;3)企业复工环境及企业自动化水平均不可同日而语。

1.2 延迟一周复工背景下,对电子企业影响有限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为防止疫情的进一步扩散,各地省市均采取延迟复工(大约延迟一周)的措施。

1)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3C消费电子终端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抑制作用:一方面是疫情对线下零售店的消费冲击;另一方面是疫情影响部分物流渠道。Strategy Analytics报告显示,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下降2%,而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比预期减少5%。

2)延迟复工对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短期有一定冲击,尤其是生产基地在湖北省境内的企业(电子行业中主要是面板及半导体,后文中对面板及半导体详细分析)。在各地主要省市2月10日复工背景下,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企业复工能够快速跟进,无需过分担心。考虑到当前疫情的变化仍存在不确定性,进一步演绎则对电子行业有待进一步跟踪。

1.3 疫情对面板的影响:关注小尺寸LTPS供应

1.3.1 短期对产能影响有限,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跟踪

目前湖北省内有4条面板量产线,都在武汉市。其中,京东方G10.5代线1Q20量产,主要生产65和75寸以上TV面板,目前处于爬坡阶段;华星光电有T3和T4两条产线,T3主要是小尺寸的LTPS手机面板;T4 Q419量产,目前处于爬坡阶段,主要是柔性的OLED面板;深天马的G6产线主要是硬屏的OLED,二期柔性OLED即将投入生产。

1)不同产线对供给端的占比测算:

京东方B17产线现有产能占全球大尺寸LCD产能为0.24%;

华星光电T3产线现有产能占全球小尺寸LTPS LCD产能为17%;

华星光电T4产线现有产能占全球小尺寸OLED产能为1%;

深天马G6产线现有产能占全球小尺寸OLED产能为1.5%;

2)截止2月1日,以上四条产线均处于正常生产经营中,从以上产线占供给端的比重来看,需要密切关注华星光电的小尺寸供应情况,大尺寸LCD及OLED面板占供给端的影响较小,无需过分担心。如果疫情进一步扩散或者武汉的货物运输不能在短期内(3周)恢复,预计会对面板上游材料正常供应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跟踪华星小尺寸LTPS供应情况。

1.3.2 小尺寸OLED渗透持续,大尺寸进入涨价周期

小尺寸LTPS价格稳定,OLED有跌价压力

目前在智能手机中,显示屏的类型主要是OLED和LCD,其中OLED分为柔性和刚性(旗舰机使用),LCD分为A-si(低端机使用)和LTPS(中高端机型使用)。

LTPS(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低温多晶硅技术是为了解决单晶硅的缺点开发而来。LTPS具有高分辨率、反应速度快、高亮度、高开口率等优点,加上由于LTPS的硅结晶排列较a-Si有次序,使得电子移动率相对高100倍以上,可以将外围驱动电路同时制作在玻璃基板上,达到系统整合的目标、节省空间及驱动IC的成本。LTPS性能强大、可靠性高,但其只能在中低世代线生产,良率较低,成本较高,目前主要应用在高端手机的显示屏幕,如iPhone XR,三星(三星OLED屏也是用的LTPS基板)。

在各类型占比上,OLED占比32%,LCD面板占比68%左右。其中,LTPS面板占比40%左右,预计随着OLED渗透提升,2020年LTPS的占比有望下降至35%左右(OLED渗透率提升5个百分点)。在不考虑疫情的影响产能情况下,我们预计小尺寸LTPS的价格整体平稳并微幅下跌。

在面板(LTPS)的供应方面,目前量产的面板厂主要是JDI日本显示、深天马、TCL(华星光电)、友达光电、夏普及鸿海等。其中在手机LTPS的供应商上,主要包括JDI(苹果手机LCD独家供应商)、深天马和华星光电。

手机面板(AMOLED))供应情况:从目前AMOLED的全球产能分布来看,韩系厂商可谓一枝独秀,仅三星在AMOLED市场所占份额就高达80%以上,是AMOLED面板最大的供应商。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厂商积极布局AMOLED市场,市场竞争实力也在逐渐增强。2017年是小尺寸AMOLED产能扩充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自2020年开始,AMOLED的新投资95%以上集中在6代的柔性产品上。2017年小尺寸AMOLED产能比2019年增加44.9%,其中70%的产能仍由SDC主导,其他的则以LGD,BOE为主要扩产厂商。

苹果的AMOLED短期内将受限于三星的供应,但苹果除了积极与LG合作外,还与LGD、京东方等密切接触,尝试AMOLED供应的分散化。京东方也在积极投产AMOLED产线,未来也有机会成为苹果的供应商。2020年中国大陆厂商深天马(武汉二期)、维信诺(固安)、华星光电(T4产线)、京东方(绵阳和成都二期)具有OLED产能开出,对应的手机显示屏片数达到6亿片以上,高于手机需求量5.4亿部(14.7亿部*37%),短期存在一定的价格压力。

大尺寸电视面板供给偏紧,进入涨价周期

市调机构witsview2020年1月下旬面板报价,在各尺寸涨幅上:1)32“,12月价格持平,二线厂商备货积极,1月上涨1美金;2)39.5”~43“,内外销需求稳中有增,12月价格持平,1月均价上涨1美金;3)55”,供应侧规模预期减少,刺激需求逐步恢复,12月价格稳定,1月上涨2美金。

液晶面板产业属于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力密集的三高产业,其“三高壁垒”将多数新入生产者挡在门外。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在面板行业具有先发优势,垄断面板供给市场多年,中国大陆液晶面板过去长期依赖进口。中国大陆进入液晶显示领域始于80年代,国家鼓励液晶显示技术和产品规模化发展,全球制造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同时,液晶显示制造产业也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以京东方A、华星光电为代表的大陆TV面板厂商逐步崛起。

另外,LCD电视面板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于国内厂商,其中包括京东方的福州(8.5代线)、合肥和武汉(10.5代线)、惠科(HKC)重庆、滁州和绵阳的8.6代线、华星光电(CSOT)深圳的T6产线、及夏普(SDP)广州的10.5代线。

2018年底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市场份额达到36.8%,超过韩国成为第一大面板生产基地。预计随着国内新产线产能释放,预计2021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市场份额有望达到60%以上,市场话语权明显提升。

2016-2018年受到国内高世代线产能快速释放的影响,液晶面板整体供大于求,面板行业价格显著下降。如32寸面板从2017年8月的70美元/片下跌到2019年底的32美元/片左右,价格下降54%,面板厂商盈利能力进一步走低。随着各厂商调整产品结构,以韩国为首的面板厂商开始布局OLED产线,逐步关闭或者转换LCD产线。

我们认为面板涨价的预期来自于供给端产能收缩和新一轮电视备货需求:1)供给端产能退出方面,韩国三星的L8-1-1在19Q3关闭80K(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的产能,三星的L8-2-1(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在19Q3关闭35K的产能,LGD的P7(7.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公司预计19Q4关闭50K的产能,LGD的P8(8.5代线,玻璃基板大片)公司预计19Q4关闭140K的产能,在8.5代线上2019年总计收敛255K产能,占全球供给比重约为3%。2)供给端产能增加方面,8.5/8.6代线2019年只有惠科、京东方及CEC预计合计73K的产能增加。

55‘’及以下尺寸涨价预期渐浓:在2020年新一轮的电视面板备货需求下,预计TV面板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涨价周期,涨价的尺寸主要集中在55“及以下的尺寸,预计65”的涨价有限或者不涨,原因在于韩国产能减少的主要是8.5代线,8.5代线主要切割的尺寸是在32“和55”,65“和75”的切割主要在10.5代线上,而10.5代线有京东方武汉产能持续开出,供给端继续增加。

在涨价时间和幅度上:我们预计本轮涨价有望持续至2020年4月份,平均涨价幅度有望在10-20%之间,而2020年下半年的涨价与否有待进一步持续跟踪:一方面因涨价幅度较大,韩国2020年的产能减产的节奏则有可能放缓,另一方面因TV面板的价格上涨,面板厂商极有可能将监视器(20-25寸)的产能调整至电视面板上,增加电视面板的产能供给。从长周期的角度,本次韩国产能退出是大陆面板厂商话语权提升的拐点,大陆面板厂受益最直接。

1.4 疫情对半导体影响:需求延迟,不改景气上行趋势

1.4.1 需求延迟,不改景气上行趋势

目前来看,手机仍是半导体下游最主要的需求。受疫情影响,1季度国内消费力恐下降,影响到智能手机的销售。疫情对智能手机销售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是:

展望2020Q2,受疫情影响,中国市场需求及供应链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苹果预测2020Q2(苹果财年与国内不一致,即国内财年的2020Q1)实现营收630-670亿美元,业绩指引区间较宽。较宽的业绩指引显示苹果对疫情影响的不确定。

根据最新消息,苹果暂时关闭中国零售店至2月9日。根据最新消息,美国韦德布什证券分析,考虑到苹果零售店的暂时关闭,以及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均受到疫情影响,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的步行客流人数也会受到限制,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到2月底,苹果在中国预计将有100万部智能手机的销量受到影响,这些销量会从1季度转移到2季度。

我们暂且参考美国韦德布什证券的预估,考虑到苹果在中国市场的市占率在7.5%左右,若苹果在中国市场有100万部智能手机销售将从1季度转到2季度,倒推整个中国市场将有1300多万部(100万部/7.5%=1333万部)的智能手机销售将从1季度转到2季度。我们预估正常情况下1季度的智能手机销量在9000万部左右,这意味着疫情影响1季度国内市场智能手机销售量下滑15%(1333/9000=15%)。

就疫情对1季度的短期冲击,我们分析了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各品牌的市占率,理论上讲,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越高,需求受到的冲击越大,而市占率排在靠前的分别是华为、OPPO和Vivo。疫情对手机需求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但我们认为只要疫情得到控制,随着疫情危机的解除,前期被抑制的需求将会释放。目前对于疫情危机解除的时间点尚难以做出准确判断,我们不能确定1季度的需求将会完美地转移到2季度,但我们认为需求被延迟的逻辑大概率是没有问题的。因而将时间跨度放长到几个季度,疫情对需求的短期冲击基本可以忽略。2020年我们仍是坚定看好行业景气上行,一是受益于5G换机潮,带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二是受益于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超预期,带来增量市场。

5G换机潮带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我们在2020年1月22日发布的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中作了详细研究。我们预估2020年5G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2亿部,拉动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上升2%,正式扭转智能手机出货下滑的趋势;2021年5G手机出货量达4.5亿部,带动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上升4%。

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超预期,苹果1月29日发布最新财报,财报多处亮点,除了调整定价策略的iPhone 11系列大获成功,重回高端市场统治地位外,苹果看好2020年的5G新产品外;最超预期的是穿戴设备,2019年苹果可穿戴设备实现营收271亿美元,已经超过了Mac和iPad,成为仅次于手机、服务收入的苹果第三大收入来源。尤其是Apple Watch,吸引新客户的能力优秀,75%均是新用户,且目前Series 3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继无线耳机之后,手表加码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超预期的态势。我们有信心5G换机潮和可穿戴设备,将在2020年为行业景气上行的大趋势保驾护航。短期疫情虽有冲击,但并不破坏2020年行业景气上行的大逻辑。

1.4.2 疫情影响存储供给,目前影响有限

武汉的半导体公司主要是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就封城的影响来看,外界原本认为,由于武汉位于此次疫情重镇,长江存储与武汉新芯当地晶圆厂首当其冲。但根据最新消息,受到晶圆厂并未在春节假期内停工,仍旧采取轮班制度以维持产线的正常运转,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来,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的工厂仍正常运转,短期内受到的冲击不大。且长江存储生产的3D NAND 芯片,以及武汉新芯生产的 NOR Flash 和 CIS 芯片已经顺利通过特殊申请渠道,持续正常出货。就目前来看,武汉封城对供给端的影响不大。

长江存储:长江存储为国内目前唯一能够生产自主架构3D NAND Flash的厂商,其在2019年9月份宣布量产64层堆栈3D闪存,容量256Gb,TLC芯片。外界预计,初期的产能在5000片/月左右,目前的产能预估在1-2万片/月之间,上半年的目标是爬坡到5-6万片/月,2020年年底前规划会设计到10万片/月。根据闪存市场的数据,目前全球闪存芯片产能约为130万片/月左右,长江存储产能占比仅在1%左右。即使这部分产能受到冲击,对全球存储市场的影响也几乎可以忽略。

对3D NAND Flash而言,疫情带来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需求端。我们在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中,从资本开支周期和供需测算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判断3D NAND Flash涨价将在2020Q1延续,但目前来看,需求端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涨价难以持续。根据闪存市场的预测,预计2月份全球NAND Flash价格上涨趋势将受到抑制,NAND Flash价格平缓或可能略微下调,但考虑到存储各原厂主要OEM客户需求较强劲,而产能增长有限,闪存价格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只要疫情得到控制,全年来看,疫情不改变我们深度报告《存储上行周期已至,静待非存储建库存行情》中对NAND Flash行业景气上行的判断。

武汉新芯:目前,武汉新芯拥有1.2万片/月的Nor Flash生产能力。武汉新芯Nor Flash出货主要面向PC、手机、消费电子、IPC(网络摄像头)和TWS耳机市场等,另外在智慧电网市场,也会用到128Mbit和256Mbit的Nor Flash,这也是武汉新芯NOR Flash出货较大的市场之一。我们对全球Nor Flash的产能进行分析,目前武汉新芯Nor Flash产能占全球的比重在12%左右(考虑到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实际的市占率应低于12%)。

武汉新芯Nor Flash产能占比虽谈不上举足轻重,但在目前Nor Flash供给吃紧的情况下,这部分产能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恐加剧Nor Flash下游客户抢货的动力,但考虑到疫情同时又冲击了短期的下游需求,从而抑制了Nor Flash下游客户拉货的动力,两种动力谁更胜一筹,仍需观察,疫情对Nor Flash产业的短期影响仍有不确定性。

同样地,我们认为疫情对Nor Flash的影响也仅是短期的冲击,随着疫情危机的解除,市场仍会回归到原先预期的状态:2020年Nor Flash供给吃紧,景气上行。Nor Flash下游需求多点开花:1)2020年全球采用OLED面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6亿支,同比增长高达46%。OLED面板需要通过De-Mura去除制程中所产生的色不均瑕疵,所以需要外挂一颗NOR Flash来储存De-Mura功能所需的编码。2)TWS耳机为了支持蓝牙5.0及主动降噪功能,每支耳机都要搭载NOR Flash来协助运算,目前主要搭载64Mb 和128Mb NOR Flash。随着新一代TWS耳机的推出,搭载NOR Flash数量及容量都有倍增的空间。3)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5G基地台等,都需要大容量NOR Flash来储存BIOS或程序码,以提升安全性。反观供给端,华邦电、旺宏、美光等IDM厂近一年来并没有明显扩产,而晶圆代工厂商可提供NOR Flash代工的50/60nm产能已供不应求,即使现在扩产,预计产能释放也要等到2020年第四季,所以NOR Flash供给吃紧已无可避免。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复工延迟一周+武汉封城”对供给端目前的影响很有限。晶圆厂一般是365 天不停工的,不会有农历春节假期导致停工或关闭的情况;加之春节前晶圆代工、存储均已经出现了产能紧张的情况,晶圆厂产能基本均处于正常运转的态势,春节假期和复工延迟一周目前来看影响很有限。但是疫情对半导体供给最终的影响,还要视疫情的持续时间而定。虽然短期内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仍能克服当下的困难,但若疫情持续下去,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我们认为挑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人员复工的问题。部分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的员工,因为封城暂时无法如期回到工作岗位,即使后期解除封城,若疫情不彻底扑灭,恐慌情绪也会导致劳动力流失,劳动力缺口将限制产能利用率上升的弹性,从而限制供给。二是设备厂商的支援问题。一般大型晶圆厂都会有设备商派驻的工程师提供现场支援,以配合晶圆厂随时随地解决生产线上的问题。武汉疫情已经导致日本设备大厂东京威力科创开始撤退当地的日本员工,若设备厂商均撤退支援工程师,可能会影响武汉晶圆厂的正常运营。

1.4.3 疫情对半导体设备的影响有限

从供给角度来看,本次疫情对半导体设备公司产能和开工率影响有限。我国半导体设备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杭州、沈阳等地区,湖北地区的公司非常少。半导体设备公司产能和开工率更多的受到全国性的延期开工影响,受湖北地区疫情影响有限。

上海和北京是我国半导体设备公司的集中地,上海地区诞生了中微公司、盛美半导体、上海微电子、凯世通、上海精测、至纯科技等一批优秀的企业;北京地区拥有北方华创、屹唐半导体、华峰测控、电科装备45所等领先公司。如果疫情后期进一步扩大,影响到上海、北京等地区,可能会影响到半导体设备公司的开工情况。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晶圆代工厂和存储厂的资本开支,疫情对短期资本开支影响不大。武汉地区拥有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两家国内领先的存储厂。2020年1月16日,长江存储召开合作伙伴年会上,公司宣布2020年上半年公司一厂产能规模将达到5万片/月左右,预计2020年年底前规划设计产能到10万片/月。武汉新芯资本开支少,对半导体设备行业影响小。我们认为,本次疫情对半导体设备需求影响不大。首先,疫情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两家公司复工情况,但对资本开支影响有限。资本开支往往以年度为单位来计划,不会因个别月份生产扰动因素而变化。其次,2020年1月,长江存储已经启动了新一批设备招标,包括镀膜设备、沉积设备、刻蚀设备、清洗设备和检测设备。中标的设备企业陆续进入正常生产阶段。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步扩张,2020年预计还将有多批次的设备招标。

1.5 小结:持续关注消费电子龙头及芯片国产化标的

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3C消费电子终端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抑制作用,在各地主要省市2月10日复工背景下,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企业复工能够快速跟进,无需过分担心。手机产业链,我们看好具有优质客户且客户份额稳定的龙头企业,推荐立讯精密、工业富联和信维通信。

面板行业,我们认为电视需求整体稳定,大尺寸的供应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大。考虑到韩国产能的退出及下游备货,我们预计TV面板有望迎来10-20%的涨价,有利于改善目前面板厂的盈利状况。从长周期的角度,本次韩国产能退出是大陆面板厂商话语权提升的拐点,大陆面板厂受益最直接。建议关注国内电视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A和TCL集团(华星光电上市主体)。

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变半导体中期景气上行、长期国产化的趋势:我们认为疫情不管是对需求还是对供给,影响均是短期冲击,不需要过度关注短期的利空或是利好。疫情不改变5G大背景下半导体景气上行的大趋势。2020年我们仍是坚定看好行业景气上行,一是受益于5G换机潮,带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二是受益于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超预期,带来增量市场。短期若因疫情影响,半导体板块有所回调,反倒是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长期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存储厂商兆易创新,IC设计公司韦尔股份、紫光国微,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封测厂商长电科技、晶方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建议关注国内半导体设备优秀代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精测电子、长川科技等公司。

02

疫情对通信影响:短期扰动不改行业景气回升态势

从产品的最终应用方来看,通信行业公司的最终客户主要可以分为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两类。这两类公司的全年资本开支计划基本上都会在年初就制定好。

国内运营商,每年Q1季末或者Q2季末,会宣布全年的资本开支计划;Q2开始进行设备招标,Q3-Q4进行网络建设。因此,只要疫情在Q2末结束,运营商全年的建设计划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国内互联网公司采购的主要产品为服务器、交换机等,供应商较多,且大部分供应商不在湖北区域。因此,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建设计划基本上也不会受到影响。

2.1 需求拐点确认,行业景气度将回暖

2019年,受益于5G移动通信的推动作用,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资本开支在达到了3031亿元,实现了自2015年以来的首次正向增长。2019年,三大运营商5G资本开支规模约352亿元,建站规模约13万站。

2012年,工信部向国内三大运营商颁发了4G商用牌照;2013年起,在4G投资的带动下,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稳步增长,在2015年达到了4386亿元,也带动通信行业经历了一个长度约为3年的景气周期。2016年起,随着4G通信网络的建设完成,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规模进入下行通道。

2019年,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颁发了5G商用牌照。在5G投资的带动下,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2022年资本开支规模将进入上升通道,通信行业有望再次迎来一个长度约为3年的景气周期。我们认为,2019年将成为国内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规模的拐点。

总体来看,突发因素对行业景气度的回暖只会产生短期的扰动,并不会改变行业的整体趋势。

2.2 需求侧:5G部署带来滤波器和光模块两个全新增量市场

根据三大运营商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H1,三大运营商共拥有4G移动通信基站(室外基站+室内信源)558万站,其中:中国电信152万站,中国移动271万站,中国联通135万站。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H1,三大运营商4G室外基站和室内信源占比分别为67%和33%。以此数据为基础,中国电信拥有大约100万站4G室外基站,中国移动拥有大约180万站4G室外基站,中国联通拥有大约90万站4G室外基站。从理论上来说,5G室外基站覆盖半径大约是4G室外基站的一半。若只从覆盖半径角度考虑,而不是覆盖面积考虑,三大运营商在各自单独进行网络建设时,5G室外基站数目至少是现有4G室外基站的2倍。也就是说,中国电信至少需要200万站5G室外基站,中国移动至少需要360万站5G室外基站,中国联通至少需要180万站5G室外基站。中国移动将单独建设5G移动通信网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以南北为界进行5G移动通信网络的共建共享。因此,中国三大运营商共计需要建设560万站5G室外基站。其中,中国移动规模大约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总体规模的1.8倍。

工信部于2012年底向3大运营商颁发了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运营牌照,三大运营商也在2013年-2018年针对4G网络进行了持续的大规模投资,主要建设期大约为6年,每年的室外基站建设规模在总体室外基站中的占比如图表《2020年-2025年5G室外基站建设规模估算》中点折线所示。

根据三大运营商发布的2019年5G资本开支数据,我们估算5G室外基站的建设规模大约为13万站。因此,三大运营商在2020年-2025年需要建设547万站5G室外基站。若按照4G室外基站的建设进度估算,2020年需要建设约108万站5G室外基站;其中中国移动约69万站,基本上与中国移动发布的招标公告推算出的规模(62.6万站-93.8万站)相吻合。

总体来看,2020年中国5G室外基站出货量有望达到100万站。根据4G的市场格局以及行业调研情况,华为和中兴在5G时代的份额分别约为45%和35%,大唐、爱立信以及诺基亚将分享其余20%的份额。

大规模天线技术驱动基站天线变革

5G移动通信系统中,引入大规模天线技术(Massive MIMO),主要是因为:大规模天线技术提高信噪比,当基站天线数远大于用户天线数量时,用户间干扰将趋于消失,有效提升用户信噪比;大规模天线技术提高系统容量,形成高分辨力的高增益窄细波束,提供灵活空间复用能力,提高系统容量。

5G Massive MIMO天线原理及构成

Massive MIMO天线:使用大规模阵列天线形成多收多发的系统,增强基站同时接受和发送多路不同信号的能力,提高了频谱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天线物理构成:5G天线由外罩、天线阵列、微型腔体滤波器、TR组件+PA+LNA+校准、屏蔽盖以及电源模块构成;除外罩和天线阵列外的统称为射频单元。4G和5G系统中,天线组件中的天线振子、滤波器和功放主要区别体现在数量和材质方面。天线振子:4G时代的数量大约为8-16个,5G时代约64-96个;4G时代的材质主要是金属压制件,5G时代的材质是PCB板。滤波器:4G时代的数量大约为1个,5G时代约64-96个;4G时代的材质主要是金属,5G时代的材质是金属或者陶瓷。功放:4G时代的数量大约为1个,5G时代约64-96个;4G时代的材质主要是GaAS,5G时代的材质是GaN。

整体来看,5G时代的天线主要组件无论从量来看,还是从技术来看,都与4G时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5G移动通信系统部署的初期,有望迎来量价齐升的过程。特别是在数量方面,实现了数量级的跃升。

滤波器产业链市场规模以及主要供应商

每年滤波器市场规模=每年5G室外基站建设量*3*96*滤波器单价。按照这个公式测算:2020年-2025年,滤波器市场总规模约659亿元,2020年约156亿元,2021年达到顶峰,约199亿元。

灿勤科技、东山精密、武汉凡谷、风华高科、世嘉科技、通宇通讯、大富科技、春兴精工等公司将分享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其中,灿勤科技、东山精密、世嘉科技、武汉凡谷作为华为和中兴两个主设备商的供应商,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5G基站BBU功能分离驱动网络架构变革

4G时代前传BBU与RRU接口采用统一的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标准,已不能承载5G大带宽的场景,5G无线架构中DU与AAU之间的接口将大概率采用eCPRI标准,5G前传接口速率大概率为25G。

CU和DU部署有两种不同方式,如果CU和DU分开部署,承载网也将分成前传、中传和回传三部分,如果采取CU和DU合设的方式,承载网结构将与4G类似,分为前传和回传两部分。

5G承载网的网络架构的部署方式需依据不同运营商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而定,对于C-RAN部署方式,承载网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大体对应前传、中传和回传;对于D-RAN部署方式,承载网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大体对应前传和回传,当部分CU部署在汇聚层机房时,汇聚层对应中传。

光模块产业链市场规模以及主要供应商

每年光模块市场规模=每年5G室外基站建设量*(12*前传光模块单价+2*汇聚层光模块单价+1/25*回传光模块单价)。按照这个公式测算:2020年-2025年,光模块市场总规模约347亿元。

前传和汇聚层光模块占据大约46.2%和51.4%的市场份额。中际旭创、华工科技、海信宽带、光迅科技、索尔思和新易胜将分享行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2.3 供给侧:光通信部分器件和设备短期产能或受影响

武汉区域主要通信公司有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长飞光纤、武汉凡谷、中贝通信和华工科技等。其中,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长飞光纤是中国通信行业的主要公司;武汉凡谷是华为公司射频滤波器的主要供应商;华工科技是华为公司移动通信基站前传光模块的主要供应商;中贝通信是中国移动通信建设工程服务的主力供应商。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突发因素对整个通信行业的供需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主要原因有:

1、光纤光缆行业格局还是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参见我们之前发布的光纤光缆行业动态跟踪报告《行业增长暂离高速通道,5G时代或迎来边际改善》)。

2、烽火通信虽然是国内重要的通信系统供应商,但是与华为公司和中兴通讯相比,份额较低。运营商只需要调整供货次序,就可以避免烽火通信产能不足带来的影响。

3、光迅科技是国内重要的光模块供应商,只要突发因素不延续至Q2季末,运营商只需要调整供货次序和时间点,就可以避免光迅科技产能不足带来的影响。

4、除了武汉凡谷和华工科技,华为公司还有其他供应商。只需要调整供货次序和时间点,就可以避免光迅科技产能不足带来的影响。

5、运营商的建设基本上都在Q3开始,只要突发因素不延续至Q2季末,就不会有影响。

烽火通信公司情况简介

烽火通信公司主要产品为通信系统,收入占比超过60%。根据Ovum发布的数据显示,烽火通信公司的通信系统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大约为5.0%。主要客户为中国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超过90%。

光迅科技公司情况简介

光迅科技司主要产品为光模块,收入占比超过90%;其中:传输和接入产品属于电信级光模块,数据产品属于数通级光模块。根据Ovum发布的数据显示,光迅科技公司光模块产品全球市场份额大约为6.0%。

2.4 小结:短期扰动不改行业景气回升态势

通信行业的景气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的资本开支。根据我们的追踪数据,我们判断行业景气已经明显处于回暖态势(参加我们2019年通信行业年度策略报告《需求拐点确认,聚焦行业龙头及其供应商》)。

对于通信行业公司来说,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均属于典型的B端客户。这两类客户每年的资本开支计划在上年末或者年初就会基于当年营业收入指标制定好,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因此,只要疫情持续时间不延续至2020年Q2,华为和中兴等主设备公司不出现产能吃紧和元器件供应短缺的情况,疫情带来的短期扰动很难撼动行业景气回升态势。

03

疫情对激光装备影响:当期影响较大,长期成长动力仍充足

我们认为此次新冠肺炎事件,将在短期对激光产业链的需求端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来随着疫情的结束,下游需求会逐步复苏。长期来看,此次疫情不会对优秀公司的内在价值产生较大影响。

3.1 湖北是我国最重要的激光产业聚集地

湖北是我国最重要的激光产业聚集地。我国激光产业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集中的特征,当前全国共形成4个体量较大的产业聚集区,分别是:

华中地区:以武汉为代表,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聚集区,100多家相关企业;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高校为依托;代表性企业华工科技、锐科激光、帝尔激光、金运激光等;

珠三角:激光产业出口额占到全国激光产品出口的三成以上,广州、深圳海运发达、出口便利,已成为继武汉之后国内第二的激光产业聚集地,代表性企业大族激光、正业科技、联赢激光、杰普特、光韵达等;

长三角:完善的激光产业链,有着一批高科技术企业引领地区的激光产业发展,包括亚威股份、天弘激光、波长光电,飞博激光等;

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代表的市场拥有大量IT、通信、医疗、机械公司,激光产品的需求旺盛,带动了激光产业蓬勃发展,代表性企业有大恒科技、国科世纪等。

据我们统计,目前A股激光行业上市公司共20家(含拟上市的两家),其中武汉市的企业共6家,占比30%。若依照上市公司收入计算,2018年,武汉市激光行业上市公司收入合计约191亿元,约占所有行业内上市公司的42%。

武汉有多家激光行业内的代表性企业,如:

华工科技: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激光设备制造商之一,拥有激光国家工程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实验室,技术积累全国领先;目前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孵化出锐科激光、华日激光等众多优秀企业;

锐科激光:国产第一、全球第二的光纤激光器制造商,国内光纤激光器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国产品牌,是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的主要引领者;

帝尔激光:全球领先的光伏激光设备制造商,在光伏行业市占率全球第一,是激光技术在光伏行业应用的主要推动者;

金运激光:中国首个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生态系统“金运+”创建者,也是国内首家将O2O模式引入3D打印行业的公司;

久之洋:主要从事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同时具备红外热像仪和激光测距仪自主研发与生产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湖北是此次新冠肺炎的起源区域,根据丁香医生和人民网共同发布的信息,截至到2020年2月3日,湖北是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病例最多的城市。预计相比其他区域,湖北的企业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3.2 板块股价受重挫,企业生产和下游需求将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

新冠肺炎对股市的实际影响,发生于2020年春节的前一周,即2020年1月20日——2020年1月23日之间(此前虽然已有媒体报道,但未形成实际的影响),在该段时间内,激光行业的上市公司股价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多数公司股价出现下跌,其中尤其以地处武汉的帝尔激光、锐科激光受到影响最大,分别下跌13.26%、14.01%,华工科技、久之洋的股价在整个区间内变化不大,但在2020年1月23日分别下跌了8.14%、1.65%。其他行业内的标的股价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尤其集中在2020年1月22日、2020年1月23日。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即2020年2月3日,激光行业上市公司股价再受重挫,多数跌停。

疫情对于行业及公司经营的实际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二是对进出口的影响。

国内的影响方面:由于此次疫情从爆发到在市场上形成实际的影响,经历的时间比较短,尚没有可追踪的高频数据指标可供分析,但可与2002年12月——2003年6月所发生的SARS疫情相对比,得到一些参考。从历史数据看,SARS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国内工业增加值为例,2003年2月,我国工业增加值单月同比增速达到了阶段性的最高值19.8%,但在随后的3个月,该增速逐步回落,2003年5月为14.5%;2003年下半年,该增速又逐步企稳。总的来看,SARS对我国工业的影响主要在疫情当期。

机械行业是典型的经济顺周期行业,其需求受到下游景气度的影响较大。2002年-2003年期间,我国的激光加工装备尚未大面积推广使用,我们认为通过分析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的需求变化可以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原因是,当前激光器的下游中,材料加工占据了较大比例,根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2019》的统计,2018年全球的激光器中,有45%应用于材料加工(包括光刻等高端应用),这其中金属切割和金属焊接又占了较大比例,目前金属切割装备主要用来替代传统的线切割、火焰切割、冲压等加工方式,可以说激光切割设备是新一代的金属加工机床;此外,从另外一个层面讲,激光切割等设备下游应用广泛,属于通用设备一类,与金属加工机床属性相类似。

历史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我国的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的需求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2003年2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当月产量同比增速达到阶段性高点56.9%,该增速连续两个月下滑,2003年4月的数值为26.9%;金属成型机床的单月产量增速有相似的趋势,该增速在2002年12月达到阶段高点44.8%,随后逐步下滑,于2003年5月来到阶段性低点12.4%。2003年下半年疫情的影响逐步消失,但金属加工机床的增速只是企稳,并未出现报复性反弹。

作为SARS发源地的广东省,受到的影响尤其大。2002年12月,广东省的金属切削机床的单月产量增速达53.85%,该增速于2003年5月来到阶段性低点-21.43%,并直到2013年12月,才有确定性的企稳反弹。如果将此次新冠肺炎的影响与SARS作对比,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很可能在疫情发展的当期对激光加工设备、机床、机器人等产品的需求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此次政府对于疫情的反应更加迅速、也更加有力度,武汉等地区出现封城的政策,预计会对激光器及设备厂商的排产和物流产生一定的影响,武汉企业受到的影响将会更大。在影响的持续时间方面,仍要结合疫情的发展情况来判断,我们认为,疫情的负面影响将限于当期,行业需求的改善会随疫情的结束随之到来。

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我们认为又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供给端的影响,二是对国内公司海外销售的影响。

于供给端来说,一方面目前我国部分的高端激光装备及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例如激光器中的有源光纤、高端激光芯片、高功率光栅等,如果疫情持续影响,将对核心零部件的进口和运输带来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国内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的产能;另一方面,随着国内企业技术储备逐步达到一定水平,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的进口替代正在快速发生,疫情若对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开拓有更大的阻碍,有利于国产替代的进一步深化。

于海外销售来讲,疫情将可能影响国内激光器和激光设备生产商的海外销售节奏,尤其是如果其他国家对我国公民采取出入限制的情况下。同样类比SARS期间,2003年国内金属切削机床的进出口的增速低于2002年,尤其是进口数量增速,2003年的数据同时低于2002年和2004年,我们推测SARS疫情对国内金属加工机床等设备的进出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增速变动的幅度来看,这种影响并不是很明显。

国内激光行业上市公司中,激光元器件制造商的海外收入占比,明显高于激光器和激光设备制造商。因此我们判断,疫情对出口的影响,传导至激光器和激光设备制造商环节的业绩时,可能已经比较微弱。

3.3 小结:需求的释放会延迟但不会缺席,长期成长动力充足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将会对激光器、激光设备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借鉴历史来看,这种影响很可能将在整个疫情窗口中持续存在,具体的影响时间仍要依疫情的发展来判断;展望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复苏的到来是必然的。在此前发布的机械行业2020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2020年,随着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逐渐来到底部,国内的库存周期很可能在2020年的某个时间点迎来拐点,利好通用设备的需求企稳;此次疫情的黑天鹅将导致拐点更加延后到来,相关行业的出清将加剧。我们重申:(1)在未来5-10年中,激光设备的性价比将逐步提升,广泛替代传统加工方式,激光行业成长动力充足,疫情无法改变这种长远趋势;(2)优秀公司的长期价值并不会随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建议关注锐科激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光韵达等优质标的,面对大概率的复苏,如果此次疫情导致优质标的过度下跌,将迎来配置窗口。

04

投资建议

电子:行业复工在即,整体影响有限

2020一季度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于3C消费电子终端的需求主要是短期的抑制作用,在各地主要省市2月10日复工背景下,我们认为疫情对于电子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影响有限,企业复工能够快速跟进,无需过分担心。手机产业链,我们看好具有优质客户且客户份额稳定的龙头企业,推荐立讯精密、工业富联和信维通信。

面板行业,我们认为电视需求整体稳定,大尺寸的供应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大。考虑到韩国产能的退出及下游备货,我们预计TV面板有望迎来10-20%的涨价,有利于改善目前面板厂的盈利状况。从长周期的角度,本次韩国产能退出是大陆面板厂商话语权提升的拐点,大陆面板厂受益最直接。建议关注国内电视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A和TCL集团(华星光电上市主体)。

疫情短期冲击,不改变半导体中期景气上行、长期国产化的趋势:我们认为疫情不管是对需求还是对供给,影响均是短期冲击,不需要过度关注短期的利空或是利好。疫情不改变5G大背景下半导体景气上行的大趋势。2020年我们仍是坚定看好行业景气上行,一是受益于5G换机潮,带动半导体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二是受益于可穿戴设备市场持续超预期,带来增量市场。短期若因疫情影响,半导体板块有所回调,反倒是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中长期具备投资价值的公司:存储厂商兆易创新,IC设计公司韦尔股份、紫光国微,晶圆代工厂商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封测厂商长电科技、晶方科技、通富微电和华天科技。

通信:持续关注新技术导入以及资本开支增长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对于投资方向,我们建议关注新技术导入以及上游资本开支增长带来的结构性机会。新技术导入方面,主要涉及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射频和光模块两个细分领域;上游资本开支方面,主要涉及数据中心光模块和数据中心运营市场两个细分领域。

1、5G产业链

2020年,5G移动通信网络将进入全面大规模部署时期,主设备商将首先受益;主设备商的光模块和射频组件供应商也将受益。

2、云计算产业链

对于海外云计算,主要关注国内数通光模块制造商及其产业链相关公司;对于国内云计算,关注IDC运营服务供应商。

激光设备:当期影响比较大,长期成长动力仍充足

我们认为此次疫情将会对激光器、激光设备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且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市场;借鉴历史来看,这种影响很可能将在整个疫情窗口中持续存在,具体的影响时间仍要依疫情的发展来判断;展望疫情过后,我们认为复苏的到来是必然的。在此前发布的机械行业2020年度策略报告中,我们提出,2020年,随着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逐渐来到底部,国内的库存周期很可能在2020年的某个时间点迎来拐点,利好通用设备的需求企稳;此次疫情的黑天鹅将导致拐点更加延后到来,相关行业的出清将加剧。我们重申:(1)在未来5-10年中,激光设备的性价比将逐步提升,广泛替代传统加工方式,激光行业成长动力充足,疫情无法改变这种长远趋势;(2)优秀公司的长期价值并不会随疫情发生重大变化。建议关注锐科激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光韵达等优质标的,面对大概率的复苏,如果此次疫情导致优质标的过度下跌,将迎来配置窗口。

05

风险提示

1)疫情蔓延超出预期:未来如果疫情蔓延超出预期,则对部分公司复工产生较大影响,会对产业链公司产生一定影响。

2)电视出货量大幅下滑风险:电视作为液晶面板最重要的产能去化领域,如果出现销量大幅下滑则会对面板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产业链公司的业绩。

3)技术风险:液晶面板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良率对于公司的盈利至关重要,在产品线上因技术原因导致良率不及预期则会影响公司盈利。

4)国内运营商资本开支执行不及预期的风险:运营商5G投资执行不及预期,将使得5G基站出货量不及预期,从而将使得主设备商及其产业链上游配套供应商业绩不及预期。

5)5G行业出现激烈价格战的风险:若是爱立信和诺基亚等海外设备商以低价参与国内运营商的招标采购,将迫使中国设备商调低设备价格,使设备商及其上游供应商业绩不及预期。

6)国内ICP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对数据中心的需求是国内IDC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若是这些ICP公司的资本开支执行不及预期将会使得IDC运营商业绩不及预期。

7)海外ICP资本开支不及预期的风险:谷歌、亚马逊等公司对光模块的需求是国内数通光模块产业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若是这些ICP公司的资本开支执行不及预期将会使得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