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高性能PI薄膜自主研发技术、多元化的产品线与类型、以及产业化能力,瑞华泰以全球6%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国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登陆科创板之后,如何发挥现有技术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并开拓新产品市场份额,考验着瑞华泰下一步的发展实力。
来源 | 经理人传媒旗下《经理人》杂志
■本刊记者/林梦鸽
站在高分子材料金字塔顶端的聚酰亚胺(Polyimide,简写为PI)薄膜,和碳纤维、芳纶纤维等被认为是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材料。
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聚酰亚胺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液晶、微电子、激光等领域。而在聚酰亚胺所有应用中,PI薄膜是最早进入商业流通领域的一种产品。
PI薄膜,因其呈琥珀色、性能优异、价格昂贵,又被称为“黄金薄膜”。作为薄膜类绝缘材料,PI薄膜在力学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耐辐射、耐腐蚀、耐高低温等性能,也令其在航天航空、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高速轨道交通、5G通信、柔性显示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有广泛用途。
由于PI薄膜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长期以来,其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被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垄断。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美国杜邦(Dupont)、日本宇部兴产(Ube)、日本钟渊化学(Kaneka)、日本三菱瓦斯MGC、韩国SKPI和中国台湾达迈科技等主要生产商,合计占据了全球超过85%的市场份额。
而在中国大陆约80家PI薄膜厂家中,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泰”;688323.SH)以全球6%的市场份额,打破了境外厂商的技术封锁与市场垄断,跨入全球市场竞争行列。
瑞华泰成立于2018年12月21日,其前身为成立于2004年的深圳瑞华泰薄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产品覆盖PI薄膜的介电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三大功能形式,种类包括热控PI薄膜、电子PI薄膜、电工PI薄膜、航天航空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等。
2021年4月28日,瑞华泰正式挂牌上市,登陆科创板。据瑞华泰招股说明书,通过15年的持续技术研发,公司已掌握了配方、工艺及装备等完整的高性能PI薄膜制备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高性能PI薄膜产品种类最丰富的供应商之一。
业绩方面,2018-2020年间瑞华泰营业收入分别为22012.63万元、23234.20万元和35016.1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6.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61.86万元、3427.18万元、5853.67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6.43%。
但技术实力和产能规模与国外厂商存在差距、资金实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落后于市场需求等风险也困囿着瑞华泰下一步的发展。
以此次发行上市为契机,瑞华泰能否继续发挥现有技术优势,坚持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并助推高性能“黄金薄膜”的国产化进程?
打破技术封锁
2010年,瑞华泰完成了国家发改委“1000mm幅宽连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生产线”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验收。在该项目中,瑞华泰与中国科学院所属单位完成了年产350吨1000mm幅宽连续双向拉伸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形成了从专用树脂制备到连续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的稳定工艺技术,并实现了第一款C级电工PI薄膜产品的量产。
在此之前,我国PI薄膜技术能力只能生产用于电机电器绝缘的低端产品,难于满足微电子制造与封装等更高使用需求。而上述PI薄膜生产线建成之后,能够生产出多规格、多品种且满足微电子基材、航天航空等高技术产业领域需求的高性能PI薄膜,一定程度上打破国外厂商对我国的市场垄断与技术封锁,实现国产化与自给。
在此之后,瑞华泰陆续推出电工PI薄膜、电子PI薄膜、热控PI薄膜、航天航空用PI薄膜等系列产品,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线与种类。其中,热控PI薄膜、电子PI薄膜和电工PI薄膜三大系列已实现量产销售;航天航空用MAM产品为小批量销售产品;而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目前只为样品销售。
具体来看瑞华泰各类产品的表现能力。在电工PI薄膜,瑞华泰主要生产耐电晕PI薄膜及少量C级电工PI薄膜,可应用于高速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领域。自2014年起,瑞华泰产品陆续通过西门子、中国中车等企业的产品认证,打破杜邦长期在该领域的全球垄断。
在电子PI薄膜,瑞华泰主要有电子基材用PI薄膜和电子印刷用PI薄膜两类产品,前者主要用于FPC的制备,后者主要用于制作电子标签,可对印制线路板进行序列化标识,追溯生产全过程。两种产品均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5G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在热控PI薄膜,瑞华泰于2016年成功研制出高导热石墨膜前驱体PI薄膜,可应用于消费电子等领域,该产品已进入碳元科技等国内知名石墨导热材料制造商的供应链,且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2017年版)”。
由于具备耐高低温、耐辐照等特性,PI薄膜在各种极端空间与环境中,仍能维持良好的稳定性,因此也被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如火箭热控材料等。据瑞华泰招股说明书,公司依托自主研发的PI复合薄膜生产技术制成的航天航空用MAM产品,主要供应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外,近年来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的显示屏解决方案中,OLED取代LCD已成为趋势,并朝着曲面、可折叠、可卷曲等方向发展,柔性OLED在电子产品显示屏中的应用不断增加。这时,可用于屏幕盖板等柔性显示结构部件的柔性显示用CPI薄膜,也迅速迎来了市场需求。但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仅有韩国KOLON、日本住友化学等少数企业具备量产与供应能力。
2018年,瑞华泰依据自主掌握的制备技术,成功生产出CPI薄膜。据招股说明书,该产品可折叠次数超过20万次,关键性能通过国内终端品牌厂商的评测,已实现样品销售,用于终端品牌厂商及其配套供应商的产品测试。但该产品的部分指标仍未达到要求,目前仍处于中试阶段。
PI薄膜行业系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成立以来,瑞华泰共计取得专利16项,其中原始取得为14项,专利内容主要为各种高性能PI薄膜产品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在报告期内,瑞华泰的研发费用为2124.48万元、2053.26万元、2309.5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65%、8.84%、6.60%。
掌握PI薄膜自主研发技术、拥有多条产品线、产品类型丰富、具备产业化能力等,是瑞华泰提升市场占有率、并跻身PI薄膜全球竞争行列的重要筹码。但内部的竞争劣势与外部的市场挑战,也横梗在其做大做强之前。
短板不容忽视
就内部竞争能力而言,瑞华泰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掌握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但与前文提及的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SKPI等企业相比,无论是市场占有率、技术实力还是产能规模、资金实力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这也将掣肘其未来的发展。
就业务规模而言,杜邦、钟渊化学、SKPI、宇部兴产等的年产能多在2000吨以上,而瑞华泰2020年年产能只有720吨,产能规模差距较明显,也制约了其对下游客户的供应能力、以及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扩大。
在技术实力与产品性能方面,瑞华泰的产品性能在某些指标上仍略低于国外企业;而极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新的增长极的柔性显示用CPI薄膜,目前还处于中试阶段。如果无法优化相关性能指标,提高产业化成熟度、实现量产销售,并及时满足下游客户与市场的需求,或将令其失去市场竞争力,导致市场份额流失。
而从外部的市场挑战来看,瑞华泰除了需要直面国外厂商的压力,也需要谨防国内同行竞争者的追赶与突围。在国内的PI薄膜厂家中,除了瑞华泰之外,还有时代新材、国风塑业、丹邦科技等上市公司。其中,仅以业务收入为比较维度的话,时代新材是瑞华泰不可轻视的竞争者之一。
时代新材同样是在2010年前后开始从事PI薄膜业务,与瑞华泰自建生产线不同,时代新材选择从国外直接引进生产线,产品主要面向轨道交通、汽车、风力发电、高分子新材料等市场。在2018年,其自主研发的PI薄膜已完成产业化并批量销售,2019年起,时代新材将PI薄膜项目转入子公司株洲时代华鑫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据瑞华泰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度,瑞华泰的营业收入为2.23亿元,时代新材的PI薄膜业务收入则超过1亿元。无论是公司体量、资金实力亦或是在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等应用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时代新材相较于瑞华泰仍有较大的优势。
此外,市场开拓能力、技术更新替代速度、差异化竞争优势等短板若进一步扩大,也将对瑞华泰的经营与研发带来不利影响。
助推PI薄膜国产化
此次登陆科创板发行上市,拓宽了瑞华泰的融资渠道,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后续在研发投入与降低资产负债率水平上的压力。而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开拓新产品线上,瑞华泰已谋篇布局。
科技能力。据瑞华泰披露的下一步规划,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PI薄膜的生产,增加采购先进设备,同时提升产品幅宽由1000mm至1200/1600mm。同时,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构建业界较为领先的集散控制系统(DCS)、PLC系统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检测,提高生产效率与水平。
产能规模。与国外厂商相比,尚不足一半的产能将制约瑞华泰进一步扩张市场,因此,如何短期内提高产能、抢占市场份额,也关系到瑞华泰未来的盈利能力。而产能由720吨提升至1600吨,是瑞华泰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设立下的目标,据瑞华泰表示,“1600 吨聚酰亚胺薄膜项目”将由全资子公司嘉兴瑞华泰实施,项目完成后,将进一步缩小其在产能上与行业巨头的差距。
产品布局。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瑞华泰一方面需要在热控、电子、电工PI薄膜上精益求精,提高优势产品的产能;另一方面,在航天航空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CPI薄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应加大对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巨大需求,将先发优势转化为公司下一阶段新增长极的动力,不断拓宽PI薄膜的应用场景。
人员储备。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竞争核心在于科技创新与人才团队,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是科研技术得以诞生与落地的重要支撑力。对于瑞华泰而言,无论是提升PI薄膜的性能,或是研发新产品,或是落地前述的筹资项目,提前做好科研团队的储备与培养,才能从容满足公司发展需求。
想要规避关键材料被“卡脖子”,国产化与科研创新是出路,而如何抢占进口替代释放出来的巨大空间,考验的是企业的科技实力与市场开拓能力。
高性能PI薄膜站在了高分子材料金字塔的顶端,而手握“黄金薄膜”这个筹码的瑞华泰,如何、何时能够进入PI薄膜全球竞争的金字塔顶端,需要其向资本市场交出答卷。
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