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新规实施4年,净资本约束下的子公司规模连续17个季度下降,比顶峰时期缩水近七成。在行业经历大变局的同时,子公司在股权投资、资产证券化、投顾业务、公募REITs等主动创新项目上继续探索,经过整改规范后的子公司有望重新焕发行业生机和活力。
4年规模萎缩近七成
基金子公司大洗牌
2016年11月底,证监会下发《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下称“新规”),并于当年12月15日起施行。
如今,子公司新规实施4年,多家子公司正在形成新的业务生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基金子公司资管计划产品数量为5168只,资管总规模为3.66万亿元。相比2016年三季末新规实施前的1.6万只产品、11.15万亿的历史峰值,产品数量减少1.09万只,资管规模缩水67.15%。
据记者了解,基金子公司整体规模“大瘦身”,行业的两极分化也在加剧。
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透露,头部的银行系基金子公司资本金比较雄厚,可以依托股东方开展存量的通道业务,维持业务和团队运行,并且还在积极开拓主动管理业务,业务转型相对从容。而缺乏强大股东背景的中小子公司,虽然也遵照要求增加了注册资本金,但除了存续通道业务和团队的维持外,没有新增主动管理业务,基本处于停摆状态。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募的子公司通道业务基本出清,目前团队主要参与一些主动管理业务,找到了新方向。据他了解,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转型上压力会更小一些,“股东新增的资本金,可以保留较大规模的存量通道业务,也为基金转型争取了时间。”
公开数据显示,当前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在行业占据较大优势。
从三季度月均规模来看,建信资本规模有4515.77亿元,位居子公司规模首位;农银汇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招商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月均规模分别为3663.9亿元、3083.13亿元。目前,月均规模超千亿的基金子公司还剩10家,其中8家为银行系公司。
开启主动管理业务转型
在充分去通道化之后,基金子公司也在积极转型。
浦银安盛基金的子公司上海浦银安盛资产管理公司当前的投资范围已涵盖股权、债权、资产收益权等业务。2015年底,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突破千亿。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公司三季度月均规模为2414.74亿元,在基金子公司资管行业名列前茅。
浦银安盛资管表示,一年来,浦银安盛资管在推动央企混改合作、助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扶贫项目开发、全球性业务布局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出“国新保理-浦银安盛资管央企供给侧改革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创新项目成为行业首单央企供给侧改革供应链创新产品。
北京上述大型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目前,他所在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主要布局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参与筹备公募REITs等主动管理业务,公司的转型较快,很快切换了业务重心,也相应调整了公司的人才队伍。
华南上述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评价,目前部分公司要借道券商等具备较多资源和经验的渠道去获取项目。如果基金子公司作为载体,基金公司的项目合作流程将更为顺畅。
今年8月,证监会发布核准红土创新基金设立子公司的批复,该子公司名为深创投红土资产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注册地为深圳市,注册资本为1.2亿元,业务范围为私募资产管理(限从事基础设施领域资产支持证券业务)。这是时隔4年,再有基金子公司申请获受理,尤其是该机构将公募REITs作为业务重心,显示出行业对子公司在公募REITs创新业务中的作用寄予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