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科创板一周年“打新”能力大盘点公募基金获配超600亿元。
就在科创板开市将满一周年之际,中芯国际(688981.SH,00981。 HK)7月16日正式“登科”,当日报收于82.92元,较发行价27.46元上涨202%,成交额479.7亿元。从6月1日公司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到正式鸣锣上市,中芯国际仅用了46天,跑出了科创板IPO新速度。发行公告显示,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后,公司募集资金总额为532.3亿元,刷新科创板IPO募资额历史,也再度掀起基金行业新股申购浪潮。
中芯国际的《网下初步配售结果及中签公告》中,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名列获配清单。笔者通过数据统计出各家公募产品合计获配金额,前五名分别是嘉实、南方、汇添富、广发和国泰基金,前10家基金公司的公募产品获配金额均超过3亿元。笔者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公告》作了简单计算,在4606只中芯国际网下询价对象中(剔除未提供材料或禁止配售的无效报价),共有2895只报价有效,网下询价对象入围比率62.85%,也就是说有近40%的产品报价无效。
除了中芯国际之外,最近发行的多家科创板公司,奇安信(688561。 SH)57.19亿、寒武纪(688256.SH)25.82亿、孚能科技(688567.SH)34.05亿、君实生物(688180.SH)48.36亿,由于募资金额超过25亿元,相对以往科创板新股较大,引发市场关注。
数据显示,自去年科创板开板至今,共有130多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公募基金累计获配金额高达610.51亿元,打新“战果”颇丰。若分别统计各家公募基金公司战果,南方基金和国泰基金独占鳌头,获配总额均超过25亿元,领先于其他公司。另外,鹏华基金、易方达基金获配超20亿元。广发、嘉实、富国等超过15亿元。
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一年来,从实际运行来看整体平稳,且定价效率比较高。科创板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从上市平均涨幅和波动的客观数据表现来看,科创板企业上市之后能够很快完成涨跌幅的充分反应,快速实现价格发现功能,也为后续的创业板注册制的推动奠定了基础。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科创板建立了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等一系列更为市场化的机制,突破了传统新股的直接定价模式。公募基金积极参与新股询价,逐渐演化成众基金公司定价策略的比拼。不少基金公司对科创板新股申购做了统筹部署,最终报价会有行业研究员、经验丰富的新股定价分析师和基金经理等多人参与,以求成功定价。
一些机构投资者在采访中表示,基金公司建立专业的新股申购研究团队,在新股定价能力上具备报价精准、入围率高的核心优势,核心还是为投资者利益考虑。科创板开闸这一年来,公募基金积极布局新股询价配售,确实为基金持有人带来了不俗的收益。
另一方面,现在市场资金更加理性,会主动甄别公司基本面好坏和估值高低。未来科创板新股配售将更加考验机构投资者定价能力,将显著获取深度研究的超额收益,所谓“无风险打新套利”的时代将逐步成为历史,新股配售将更加市场化,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这将是科创板的重要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