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洋私募”竞争压力巨大怎么破?野村资管:在国际化经验、本土化实践中找平衡点。
两家公司分别进行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和海外资本市场的证券投资活动,并与此对应发行了两只私募产品,为中国的投资者提供中国股票和日本股票的证券投资服务。
作为第21家进军中国市场的“洋私募”,如何看待与中国本土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又欲如何突围?野村投资管理(上海)总经理吴海锋近日接受了券商中国记者专访。
全球化经验与本土化实践平衡
吴海锋认为,这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政策力度非常大,包括放开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QFII/RQFII新规等,都体现了中国监管更包容和更开放的姿态。与此同时,银行理财新规落地实施、A股机构化进程加速……无论是政策还是市场结构,对于资产管理机构来说,都是非常大的机遇。
野村资管在日本有61年的经营历史,资产管理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从平台、投资理念到产品的开发能力,都有非常强的竞争力。这势必会对本土资管公司势造成一定的冲击。
但他同时认为,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非常成熟,产品和人才储备都非常占优。更重要的是,中资的资产管理机构本土经验非常丰富,这给外资的资管机构带来非常大的竞争压力。
“如何在国际化经验和本土化实践中找到平衡,是野村资管当下最大的挑战。”吴海锋说,中资和外资的资管机构通过不断的碰撞,将会各取所长,共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当然,互相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
不会偏离对平台建设等基础性方向
在越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野村资管如何拓展其在中国的生存空间?吴海锋相信,基于野村资管的平台、机制和投资管理的理念,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步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吴海锋认为,国内的投资者在追逐一些爆款基金产品时,过于注重明星基金经理个人的光环,却少有关注真正支撑这些业绩的平台和机制流程等。
“金融产品其实和家电、汽车一样,本质上仍然是产品。那么制造产品的过程必须要有诸如标准化流程等基础性的东西支撑。我们所提倡的是,客户对资管机构信任的基础应该来自于这家机构的投研能力、基金运营的投资流程、风控管理能力。这些才是实打实的。”吴海锋说。
他说,野村资管不会偏离在中国的平台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和产品的孕育等方向,会平衡回报和风险,这也是对客户的最大的负责。
吴海锋说,日本其实有不少优质的金融资产,野村资管在上海的子公司作为目前唯一一家在中国销售日本的基金产品的私募,对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有信心。目前,公司希望通过继续发行产品来实现管理规模的增长。
长期看好A股市场
野村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经理桑健表示,他对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看好。尽管短期存在一些扰动因素,包括年底资金面临重新配置、资金有获利了结需求以及海外不确定性等,但中长期还是非常看好A股市场。尤其是今年基金产品的募资能力非常强,这些资金在后续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会对市场产生非常好的支撑。
但他同时提醒,过去这一年,受疫情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较为宽松的状态来支持经济增长,但随着疫情慢慢被控制住,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回归常态。所以,全社会的整体流动性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市场更多的还是有结构性机会。
投资理念方面,桑健表示,野村资管坚持价值投资,不会因为市场风格的变化而放弃对优质公司的投资。他认为,优秀的公司不分赛道,但有一定的共性。比如,这些公司一般都有难以逾越的护城河。护城河可能来自于公司的管理、治理结构、持续对产品的投入、持续对技术的创新。这些公司通常都有相对强势的市场地位。
“我们从每个细分行业都能发现这样的公司。比如,今年消费、医药、科技都有不错的上涨机会,但周期、工业、化工等传统的行业其实也有优质的公司在持续贡献非常好的回报。很多时候,投资者错过了优质公司出现的反弹,就是因为在中途觉得涨幅不够了,或者说风格变化了,就不再投了,但其实这个时候可能恰恰是最好的买入点。”桑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