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债券南向通要来了跨境投资迎配置新途径。
在债券“北向通”交易开通三年多后,“南向通”终于有了新的进展。
12月2日,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正在和香港货币当局一同研究探讨“南向通”框架性方案。这意味着境内投资者即将多添一个新的资产全球化配置途径。
2017年7月,“债券通”北向开放正式开通。自“债券通”开通以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达40%。截至2020年10月末,有596家机构通过“债券通”入市,持债规模达到6812.3亿元。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债券通”累计成交量为7.66万亿元,占同时期境外机构交易量的44.7%。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南向通有助于丰富境内投资者的标的选择范围,提高大类资产配置的灵活度,资产的丰富有助于降低整体组合的风险。同时,在金融市场开放中,也有助于提高境内投资者对资本跨境流动和汇率管理的意识。而且,南向通或有助于抹平相同主体的境内外利差,提高投资者收益率的同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有利于资金双向波动
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开放港澳人民币清算行参与内地银行间拆借市场。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包括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
在众多开放举措中,“南向通”框架构建一直是市场关注焦点。一个原因是,目前境内金融机构、企业“走出去”主要通过QDII渠道,但此前受制于额度限制,一些投资配置需求未能满足。
“当前,境内投资者存在全球债券配置需求,主要是通过收益互换和QDII来进行,但QDII面临一定的通道成本或管理费,变相降低了投资收益。”明明称。
从跨境资金流动的角度看,“南向通”开通后,跨境资本将更加呈现双向波动的态势。
明明表示,当前债券资金更多地以流入为主,特别是当前中美利差较宽的情况下,资金的流入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南向资金的开放将有利于资金的双向波动,而且当前美元债券的融资成本较低,若更多资金可以南下,这或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联通境内外市场,也将有助于国际投资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境内市场,从这个角度,这其实将带动更多的国际投资者进入境内债券市场,特别是涉足之前较少涉及的境内信用债市场。
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稳步推进,一系列扩大债市开放、便利境外机构入市的举措陆续落地。持续不断的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使“债券通”赢得投资者信任,成为境外机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重要管道,外资加码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万亿元,较9月末增加544.81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0%。从券种看,境外机构的主要托管券种是国债,托管量为1.73万亿元,占比57.7%;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债,托管量为8828.2亿元,占比29.4%。另外,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最新公布数据,截至10月末,该机构为境外机构托管债券面额达26826.76亿元,环比增加866.21亿元,增幅为3.34%,自2018年12月以来,连续23个月增加。
目前,三大国际债券指数提供商均已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主要指数或明确了纳入时间表。央行副行长刘桂平近日表示,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扩大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使用人民币投资境内债券和股票,优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安排,提升资本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明明表示,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计价的国际化和储备的国际化,债券市场的开放对此皆有积极影响。债券市场的开放使得海外央行的人民币资产有了方便的投资标的,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在全球外汇储备的比例也不断增加,有利于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同时,债券市场的开放促使更多国际债券指数将中国债券市场纳入其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海外不仅仅是在结算和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在投资上对人民币也越来越熟悉,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