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正式启幕。在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的背景下,成都充分抓住这一机会,通过持续6届成功举办创交会,推动数字经济在这座城市快速生长。
同时,2020年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居全国城市第四、跻身超大城市之列的成都,也需要数字经济的赋能,实现城市更智慧化的治理。
2021年的创交会也因此顺应趋势,重点聚焦智慧城市建设,为相关人才、企业的落地搭建平台、提供场景。
分析人士指出,成都通过数字经济赋能的方式,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径,将成为成都加快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所在。(摄影 苟中政)
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2021创交会由“一场开幕式+一场对接会”的核心活动和“三场峰会+两场大赛”的主体活动及若干配套活动构成,除国内众多经济学家、智慧城市建设专业人士云集外,大会还以“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建设为突破,与迪拜共谋智慧城市、智能生活、智慧物流、智能经济等领域交流合作,探索打造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协同创新合作平台。
经济学家马光远多次来到成都,持续对这座城市的发展进行多维观察。在本届创交会上,马光远也进行了主题演讲。他非常看好成都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2020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为产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基础。电子信息产业将助力成渝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也认为,成都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频频发力,在软件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娱乐等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将为成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而如果把与会者的观点汇总起来,一个共识是: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也是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成都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除利用创交会这一平台外,成都在2017年就组建了政府数据资产运营商——成都市大数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18年授权成都市大数据集团开展政务数据市场化增值服务,以政府数据开放与应用为先手,推动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
此后,一系列行业应用新样板开始出现,并在不同领域持续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并建设了包括天府蓉易办、审计大数据平台、产业功能区信息化系统、天府扫码记等多项城市标杆项目。
在本届创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也对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她表示,围绕解决城市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交通拥堵、政务服务响应滞后等问题,成都着力打造“城市大脑”,构建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建成城市服务中心、治理中心和指挥中心,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社会诉求“一键回应”。
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的政务服务审批事项实现100%网上可办,打造环保监测、应急管理等43个指挥决策和综合管理的智慧应用场景,网络理政平台受理群众诉求解决率93.4%,群众满意率94.9%。
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显示,在针对45个城市居民的数字生活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成都排名第六,这成为成都数字经济赋能背景下,居民获得感持续增强的体现。
(摄影 苟中政)
创新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
在人口迈进2000万大关,地区生产总值或将在年末突破两万亿的背景下,成都作为超大城市的形态也越来越突出。管理一座超大城市,无疑是在驾驶一艘巨轮,如果说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巨轮的航速,则城市的管理,决定了巨轮的稳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朱春奎指出,智慧城市的奥义在于运用科技创新赋能,破解超大城市的城市病,同时数字经济也可以推进城市治理机制设参与公开、过程透明、共识导向、依法行事、权责分明。
成都在持续进行谋划。如2020年发布的成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升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平,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1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也明确:成都市是创新发展试验的核心区域,要提高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能力,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
近期,围绕超大城市的治理,成都又透露出新的动向。如9月29日,成都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等方面,谋划推出一批原创性、原动力改革。
而在9月11日召开的成都市安全生产工作会,也提出要精准有效实施防范措施,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引进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安全运行态势“一屏全观”、安全运行调度“一网统管”、安全风险处置“一键响应”,让“硬核科技”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这表明,科技力量也在不断刻入这座城市的创新基因之中,以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
目前,最高运算速度达10亿亿次/秒的成都超算中心已建成投运,则将成为成都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支撑。此外,成都以电子科技大学和高新区软件园为代表的高校和载体平台,也源源不断地向成都提供发展数字经济所需的基础人才与孵化场景,共同推动了成都在算力、数据、算法等方面的进步。
此外,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全域医联工程和成都“应急管理一张图”场景,分别从关系社会发展与民生的两项重要领域——公共卫生安全与灾害应急响应方面取得突破。
数字经济赋能成都的城市管理,也体现在疫情防控中。不仅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成都快速响应,利用数字技术推出的“天府健康通”成为城市防疫的重要“防火墙”,在流调溯源、风险排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成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强有力的支撑。
在2021年国庆长假期间,也持续“守护”着城市的安全——来自成都市网络理政办发布的消息显示,为实现国庆期间来返蓉人员的精准防控,成都市网络理政办7×24小时接收、分发疫情防控区域协查数据,全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开展疫情排查管控。如推动旅游景区“三码合一、便捷入园”,通过成都市旅游景点票务系统与“四川天府健康通”对接,实现扫健康码、扫票(电子或纸质门票)、扫证(身份证)任意一种方式的快捷入园,同步验证游客健康风险。
“我们将持续创新超大城市智慧治理模式”,周洪说,如聚焦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提升“城市大脑”支撑能级,建设国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样板和全国“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典范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