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新股数据 >

参股公司涉百亿仲裁案,格力地产追风口转型遇阻?

发布时间:2021-07-30 18:21:02 来源:投资时报

近年来,格力地产向大健康、大消费等领域进行多元化转型,但转型之路频频受挫。同时,房企融资管理“三条红线”该公司均已触碰,债务问题亦不容小觑

《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

近日,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华生物,002022.SZ)一则因收购引发的仲裁案溅起了资本市场的水花。作为科华生物的参股公司,格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地产,600185.SH)牵涉其中。

7月14日,格力地产发布参股公司科华生物涉及仲裁的公告。公告称科华生物被彭年才、李明、苗保刚、西安昱景同益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申请仲裁,申请仲裁金额为105亿元。

据悉,2020年5月,格力地产斥资17.26亿元收购科华生物18.63%的股份,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珠海保联共持有科华生物约9586万股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今年5月,格力地产宣布转让其所持有的科华生物全部股份予圣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圣湘生物,688289.SH)。截至目前,该笔交易仍在办理过程中。

分析认为,这场意料之外的百亿仲裁案,可能会影响到格力地产与圣湘生物之间有关科华生物的股权交易。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格力地产近年来为了业绩发展向大健康、大消费等领域进行多元化转型,但转型之路频频受挫。同时,房企融资管理“三条红线”该公司均已触碰,债务问题亦不容小觑。

针对上述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格力地产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公司回复。

百亿仲裁案或影响交易?

疫情带来的新冠检测试剂需求让大部分IVD企业迎来业绩大爆发。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IVD企业,科华生物就是受益者之一。

2004年7月登陆深交所中小板的科华生物是一家拥有体外临床诊断领域完整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体外诊断试剂、医疗检验仪器等。

去年5月,格力地产以17.26亿元的价格向League Agent(HK) Limited购入科华生物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收购仅一年时间,格力地产就将持有科华生物18.63%的股权转让予圣湘生物,原因是“出于自身的产业结构和业务发展需要”。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此次交易转让价为19.50亿元,溢价2.24亿元。若加上2020年科华生物贡献的投资收益0.98亿元,该项资产给格力地产带来约3.22亿元收益。

而意料之外的是,在该笔交易的办理过程中,科华生物被申请仲裁。

案件涉及2018年达成的一份投资协议。彼时,科华生物以5.54亿元买下西安天隆及和苏州天隆62%股权。同时,卖方有权要求科华生物于2021年受让两家标的公司剩余股权。

协议规定,科华生物继续受让两家标的公司的价格为9亿元;或是标的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的25倍,按股权比例计算,从中选择较高价成交。

截至2020年末,西安天隆及苏州天隆的扣非净利润为11.06亿元。根据协议,科华生物需按股权比例的方式以105亿元收购两家公司剩下38%的股权。此外,申请人还要求赔偿相应的违约金10.5亿元。

对科华生物所涉及的重大仲裁,格力地产方面曾表示,因公司未实际控制科华生物,所以科华生物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在购买科华生物股权之前已充分知悉仲裁案所涉及的投资协议书内容,并在转让科华生物股权时和圣湘生物有过充分沟通。科华生物仲裁事项不会对公司和圣湘生物之间股份转让产生影响,双方将互相配合促成本次交易完成。但同时,该公司也在风险提示中申明,本次交易能否顺利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并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多元化转型

从入主到抛售,格力地产作为科华生物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仅维持了一年时间。该公司退出科华生物的背后或折射出转型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格力地产自2015年从母公司格力集团剥离后,为应对公司房地产业务的收缩问题,提出了“去地产化”战略,此后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轨道。

2020年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格力地产与珠海市微创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医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资设立了珠海高格医疗,以生产口罩等医用物资为主要经营业务。

借着口罩防疫概念,该公司股价也随之攀升,从2020年2月4日盘中最低点3.74元/股一路反弹至2020年3月6日的最高点5.07元/股,涨幅高达35.6%。

只不过,该公司随后因未通过非法定渠道发布口罩业务相关信息,被上交所下发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是否利用市场热点信息影响股价以及是否存在信批违规等行为。在回复函中,格力地产承认涉嫌信批违规,并称公司投资的高格医疗“目前并无具体出口订单和出口行为”。由此,该公司及时任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邹超、时任董事兼常务副总裁周琴琴被予以监管关注。

外患内忧,大健康业务业绩也不尽如人意。

截至2020年末,格力地产大健康板块的收入仅为1.03亿元,占总收入比的1.62%;利润为30.63万元,仅占格力地产利润总额7.20亿元的0.04%。可见,格力地产欲靠大健康转型“输血”,还为时尚早。

在大健康业务遇阻后不久,2020年5月,格力地产发布收购珠海免税草案,涉足炙手可热的免税业务。

消息一出,格力地产股价又随之大涨,于2020年5月25日至6月3日连获8个涨停板,甚至一度冲至18.1元/股的年内历史最高点。股价波动再次引来上交所问询,要求公司补充披露这次重组后格力地产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并询问该公司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2020年11月,格力地产正式对外公布对珠海免税的收购报告书,将以“增发股份+现金”的方式,合计122.15亿元完成对其的收购;同年11月24日,公司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正式通过反垄断审查,意味着公司纳入免税业务可顺利开展。

但意外再次出现,由于2020年底,该公司董事长鲁君四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1年2月9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暂停于2020年5月23日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即对珠海免税的收购计划。

格力地产2020年各业务板块财务数据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年报

偿债焦虑浮出水面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该公司财报数据注意到,2020年,格力地产实现营业收入63.89亿元,同比增长52.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5.5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8.42%。公司资产总值达374.7亿元,同比增加14.72%,负债总额为290.39亿元。《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虽然该公司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双增长,但是其偿债情况却存有隐忧。

截至2020年末,该公司货币资金为30.43亿元;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4.55亿元、69.03亿元,二者合计组成的短期债务73.58亿元。以此来计算,其现金短债比仅为0.41倍,即该公司货币资金与短期债务之间存在43.15亿元的缺口。而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20亿元,仅比上年末增加0.95亿元。

实际上,不仅是现金短债比已经触及房企融资管理“红线”,格力地产的另外两项偿债能力指标也并不乐观。2020年,格力地产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5.74%,较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206.9%,较上年同期上升15个百分点。

今年一季度,格力地产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分别为75.45%、187.87%;其现金短债比录得0.57倍,虽以上指标均较2020年末有所减缓,但仍越过“三道红线”。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