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国家队”持股路线图曝光!两大板块最受青睐。
随着2020年上市公司中报渐次披露,备受关注的“国家队”持仓情况也陆续揭晓。
数据显示,截至8月26日,在已披露半年报的上市公司中,社保基金出现在36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二季度共增持122只股票,同时新买入86只股票;证金公司、中央汇金合计持有超过560家上市公司股份,从风格看更偏爱医药股和计算机股。
业内人士认为,科技创新仍是主线;而经过前期的调整,部分医药股已回到或低于合理估值区间。
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122只股票
在目前已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中,二季度有36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了社保基金的身影,其中39家上市公司社保基金持股总市值在10亿元以上。
从单家情况看,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是中国人保,持股市值达244.82亿元,持股数量67.91亿股,其中流通股38.02亿股;长春高新位居第二,社保基金持股总市值合计84.18亿元;排名第三的是双汇发展,社保基金合计持有公司41.07亿元市值的股份。
从持股变动情况看,二季度社保基金共增持122只股票,另有110只股票二季度遭社保基金减持。
具体来看,二季度社保基金增持最多的个股为常熟银行,累计增持6314.05万股;中信特钢、三花智控、华域汽车等14只个股二季度获社保基金增持超千万股;中南建设二季度遭社保基金减持6774.21万股,减持数量在社保基金持股个股中位居第一,减持数量超1000万股的还有领益智造、节能风电、南极电商等17只个股。
二季度社保基金合计新买入86家上市公司股份,最受青睐的顶尖财经获社保基金买入1.62亿股,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达32.81亿元;山东高速二季度获社保基金买入7618.83万股,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合计4.68亿元;利欧股份、杉杉股份、苏垦农发等20只个股获社保基金新买入超1000万股。
从持股风格来看,社保基金持有个股多数分布在计算机、医药板块,信息技术、化工等也备受欢迎。随着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二季度社保基金在已持有10只科创板个股基础上,新买入华润微、致远互联、财富趋势、华峰测控等9只股票。
证金青睐医药行业
汇金偏爱计算机行业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文合称中央汇金)作为国家队主力,持仓情况渐渐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发布半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2020年二季度证金公司一共现身192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其中,对12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增持,新进8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另外清仓了欧菲光。
以截至二季度末的持仓市值来看,证金公司对中国人寿的持仓市值最高,为311.66亿元;其次是贵州茅台,持仓市值为138.84亿元;对中国太保、恒瑞医药、保利地产、新华保险、华泰证券、万华化学、国泰君安的持仓市值也均超过了50亿元。二季度证金公司对恒瑞医药合计增持1325万股。
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
证金公司持有上市公司市值TOP10
从所属行业来看,证金公司的持股主要集中在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另外证金公司还出现在9家券商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持股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也不少,共有13家。
数据显示,在目前已发半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中,2020年二季度中央汇金一共现身501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其中,对2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增持,新进17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另外清仓减持了两只股票,分别是翰宇药业、三安光电。
与证金公司类似,中央汇金对保险公司的持仓市值最高,截至二季度末,持有新华保险市值为588.38亿元;其次也是贵州茅台,持仓市值为186.3亿元;另外对立讯精密和中国人寿的持仓市值均超过50亿元,分别为53.09亿元和51.54亿元。
与证金公司的持股风格不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是中央汇金的“心头好”,持有该类上市公司的数量为57家;医药制造业同样也得到了中央汇金的青睐,被持股的数量为37家;另外,持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公司、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公司、专用设备制造业公司数量分别为40家、37家、31家。
关注业绩确定的优质企业
近期A股行情持续震荡,国家队重仓板块亦较此前高位明显回调。展望后市,科技及医药两条主线前景究竟如何?
兴业证券指出,中长期看,科技创新仍是主线。“补短板”等大创新科技成长方向,持续受到政策、业绩改善的催化。建议挑选业绩与估值匹配以及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优质企业。
川财证券认为,经过前期的调整,医药生物部分个股已回到或低于合理估值区间,建议逢低布局低估值、基本面向好的个股。行业配置方面,继续看好业绩确定、防疫需求旺盛的医疗器械领域,消费逐渐复苏、估值具有一定安全边际的医疗服务企业,以及受益于海外供给收缩的血制品领域,行业高景气度持续的医药外包优质企业和特色原料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