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的境外输入病例中,变异病毒占比增加。
当下,全球疫情仍处于蔓延阶段,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仍处于高位。
5月1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指出,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连续4周突破500万例,主要来自中国周边国家。
发布会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摄
5月至今,全国共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42例,陆地、水面、航空口岸均有报告,其中变异病毒占比增加。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新冠病毒变异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新冠病毒变异总体呈加快的趋势,变异的频率从千分之0.1逐渐上升到千分之1.3。
第二,发现变异株的国家数量在不断增多。英国变异株已经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南非变异株在80个国家地区已经发现,巴西变异株在45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发现。另有至少44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印度变异株的存在。
第三,目前我国已先后检测到上述4类变异株。随着境外疫情的持续的传播,不排除出现新的变异株。
境外疫情汹涌,我国应当如何应对?贺青华指出,五个方面的加强颇为重要。
一是加强入境人员的联防联控,对入境人员,特别是印度及我国周边疫情高流行国家的入境人员要加强卫生检疫。对入境人员实行集中隔离,实施从入境地到目的地社区的全程闭环管理。14天隔离结束前,出发地要及时向目的地推送隔离人员的信息,做好“点对点、人对人”的交接,要求入境人员在旅途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严格实行七天居家的健康管理。
二是要加强入境人员的核酸检测,要求入境人员隔离期间采集鼻咽拭子标本开展核酸检测,其中第14天的核酸检测应当采集两份标本,采用两种不同试剂,原则上由两个不同检测机构开展检测,确保核酸检测质量。
三是要加强物防工作。加大对相关国家进口物品,特别是冷链食品的外包装的检验检疫和消毒,强化进口冷链食品以及从业人员的定期核酸检测。
四是要加强变异株的监测,对所有病例开展病毒基因序列测定,加强病毒变异跟踪研究,及时评估风险。
五是要加强边境口岸地区防输入能力,重点是已经开通的陆路边境口岸要按照疫情防控能力标准,确保各项能力到位。
“外防输入”,口岸是关键。
就航空口岸而言,中国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副司长韩光祖指出,截至目前,中国民航局已对234个疫情防控风险较高,触发熔断机制的国际客运航班实施熔断措施,共减少入境航班487班。
针对国际客运航班,中国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持续做好健康码查验、机上应急隔离区设置与客座率限制要求,从严落实航空器消杀、机上防控、人员防护等防控措施。
针对国际货运航班,则要求各航空公司严格航空器消杀,持续做好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要求各机场对高风险货物做到专区存放、专车转运、专人处置。
随着天气回暖,疫苗快速推广,旅客出行热度持续升温,国内民航市场回暖明显。韩光祖提示,旅客仍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配合做好在机场候机楼实施的健康检测、测温查码工作,尽量使用APP自助值机和扫码登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
而在海关口岸方面,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李政良亦强调强化疫情研判、严格入境检疫、落实闭环管理、坚持人物同防等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尤方明 编辑:杜弘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