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要闻 >

多个IPO项目网下报价高度集中抱团压价还是“巧合”

发布时间:2022-02-13 09:11:03 来源:新浪

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多个IPO项目网下报价高度集中抱团压价还是“巧合”。

日前,上纬新材创下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募资额新低引发市场各方热议,同时也对新股定价机制合理性进行反思。

一方面新股发行加速,首发(IPO)市场供求关系生变,有投行人士表示新股发行越来越困难,难以达到发行人预期;另一方面,有投资人士认为,新股定价机制漏洞为询价机构压制发行价,甚至串通报价提供便利。

据证券时报记者从接近监管部门人士获悉,相关监管部门近期将会就新股发行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可能会研究出台相关措施。

供给增加

新股估值中枢下移

近期备受市场瞩目的上纬新材,发行价格如果再少一分钱就会导致发行失败。通过询价后,该公司预计募资总额只有1.08亿元,募资净额仅为7004万元,最终以10.04亿元市值压线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最低要求。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12.83 倍(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扣非前归母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总股本计算)。

事实上,募资不达预期的情况开始频繁出现。根据统计,截至9月15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48家IPO企业出现募不足,其中发生在今年下半年的共有30家,占比高达62.5%。在这30家企业中,注册制下发行的企业就有28家。

科创板企业龙腾光电募资完成率最低,计划募资15.52亿,最终实际募资额为4.07亿元,募资完成率仅26.21%,远远低于上纬新材募资的42.51%。

另一方面,有IPO企业反映发行价格和发行市盈率并不理想。证券时报记者从一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处获悉,近期一家尚处承销阶段的科创板IPO企业,曾认为机构投资者报价过低,一度想要中止发行,后经承销商再三游说,才勉为其难继续推进。

从数据来看,目前市场并未呈现明显的发行市盈率下滑规律。数据显示,科创板全年共有34家企业发行市盈率低于当期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下半年有14家,占比约40%。就在近期依然有高市盈率企业发行,比如9月1日招股的思瑞浦发行市盈率就高达141.48倍,近日招股的芯海科技发行市盈率也达61.14倍。

而注册制下的创业板市盈率整体偏低。8月24日至今已披露发行市盈率的35家新创业板IPO企业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有22家,其中有3家采用的是直接网上定价发行。

华东地区一位保代表示,新股发行节奏愈发密集,供求关系在寻找新的平衡,估值中枢在此过程中也会下移。

抱团压价还是“巧合”?

上纬新材之所以受市场关注,一方面因为募资创下科创板新低,另一方面是出现了质疑存在询价机构“抱团压价”的声音。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上纬新材有效报价为2.49元,2.50元为剔除价。共有415名机构投资者参与上纬新材IPO询价,有399家统一报出2.49元的价格,集中度高达96%。

华南一位券商承销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上纬新材9月9日进入发行,启动初步询价。“机构前期对这家公司的估值可能并不理想,主承销商初步了解后,预估可能出现发行失败,在周末曾私下给询价机构发送短信,希望机构能适当调整报出的价格,保证上纬新材发行成功。”

这位券商承销人士称,如果不是主承销商的短信央求机构帮忙,上纬新材发行恐怕会失败。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询价机构处于“帮忙”目的,按照科创板第五套上市后10亿市值的标准,倒推最低价2.49元的报价。

事实上,据证券时报记者梳理今年下半年注册制IPO项目询价情况,意外地发现“报价高度趋同”的现象事实上不止上纬新材一家。比如科创板龙腾光电发行价1.22元,有效报价同样只有两档,分别为1.22元和1.23元,后者为剔除价。参与询价的机构投资者共有377家,其中有311家机构投资者报1.22元,占82%。类似情况的IPO项目还有科创板企业科前生物、海目星,创业板企业龙利得、万胜智能、大叶股份、迦南智能、惠云钛业。

对于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多数承销商发行人员认为存在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以获得更大收益的可能,但目前并未有实质证据。

一家央企旗下投行资本市场部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询价机构抱团串价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一方面串价有利于询价机构拿到筹码,甚至有助于低价拿到筹码;另一方面,询价机构数量极多,一些机构并不具备独立研究能力,或者不具备深度研究每只新股的能力,客观上只能被行业领先的机构串价。”

不过,深圳一家私募基金合伙人并不认可该说法。“从买方角度来看,我们不敢报太低的价格,否则也会被剔除掉。”他同时表示,承销商与发行人属利益同盟,承销商出具的投价报告并无太大的参考价值,“事实上,这些新股的上市表现基本没有到达券商投价报告当时给出的估值上限。”

新股定价机制或待调整

不管上纬新材等IPO项目询价机构报价是“抱团压价”还是“意外趋同”,市场一致的观点是,当前的发行制度存在漏洞。比如就有观点认为,新股定价机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变相导致机构投资者报价出现“高度统一”的结果。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有关剔除10%高价的规则,是为了遏制高发行价目的而制定,实际上高发行价是因为供求关系上,供小于求带来的对新股的追捧。现在新股供求关系改变,IPO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条规则就反过来成为压制发行价甚至串通报价的重要因素:比市场均价高几分钱都可能被划到被剔除的前10%最高价范围内,那就必须要打听其他询价对象的报价情况,发行人什么质地不重要,不要做报价的离群者才重要。

王骥跃建议,将“剔除拟申购总量中最高报价10%申购量”的规定修改为“将高于或低于全部报价中位数与加权平均数孰低值50%的价格所对应的申购全部剔除”,或者“将全部报价中位数与加权平均数孰低值一倍标准差之外的报价所对应的申购全部剔除”,即将“按量划线剔除”改为“极端报价剔除”。

还有一种观点称,“抱团压价”的出现,核心在于按比例配售“撒胡椒面”上,导致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竞争力太弱。另一方面,没有个人投资者进场,就成了六类共计400多家机构投资者的封闭圈。“传统的六类询价机构圈子并不大,互通有无也比较正常。”深圳一家上市券商资深发行人员表示。

深圳一家上市券商发行人员认为,科创板和新创业板发行采取高价剔除的做法,询价机构都怕被剔除,还有公募基金、保险资金等因为不能低于四个维度的加权平均价,因此策略上低价有优势。“在此制度下,无法形成充分的价格博弈。从报价趋同看,已经偏离正常投资逻辑了,跟正常销售承销毫无关联。”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