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要闻 >

董责险关注度持续升温年内88家A股公司拟投保

发布时间:2022-01-27 13:11:02 来源:腾讯

在股市中大部分股民都是亏钱的,但是很多人依旧是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总觉得自己能够在股市中赚到钱,不愿意离开股市。今天,我们来分析下董责险关注度持续升温年内88家A股公司拟投保。

A股公司对董责险的投保热情持续升温。《证券日报》记者根据顶尖财经Chioce数据梳理,今年以来截至10月12日,共有88家A股公司公告购买董责险,而去年同期仅有38家公司公告购买该险种,且今年拟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远超去年全年。

尽管年内拟购董责险的公司持续增长,但与目前A股超4000家上市公司总量相比,投保董责险的公司占比仍较低。险企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占比不到10%,即超过九成的A股公司未投保这一险种。此外,《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续保率亦不高。

在国外大火的董责险缘何在国内一直徘徊不前?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以往证券市场相关主体对于相关责任保险产品的了解比较有限,因此投保比例还相对较低。也有险企相关业务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个别险企的董责险条款晦涩难懂,上市公司看不明白;此外,国内A股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后被索赔的案例较少,上市公司认为发生赔偿的概率较低也是投保率低的原因之一。

88家A股公司拟购董责险

董责险,是指由上市公司或者公司与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出资购买,对被保险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责过程中,因被指控工作疏忽或行为不当而被追究其个人赔偿责任时,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该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责任抗辩所支出的有关法律费用并代为偿付其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保险。

董责险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目前A股市场中,投资者索赔最后由董监高个人承担的责任非常少,多数情况都是公司承担赔偿,这一保险的核心其实是对公司的证券赔偿责任的保障。值得注意的是,该险种对恶意、违背忠诚义务、信息披露中故意的虚假或误导性陈述、违反法律的行为不予赔偿。例如,上市公司高管故意造假等行为不在赔偿范围。

从A股公司今年拟投保的情况来看,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今年以来共有88家公司发布拟投保董责险公告,按照此前惯例,上市公司发布此公告后,经询价后普遍会购买董责险。对比来看,去年全年仅有38家上市公司拟投保董责险,今年上市公司投保该险种的热情较高。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公司开始关注董责险。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此前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平安产险2019年的询价数据来看,主动咨询董责险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00%。”

今年发布董责险投保公告的公司中,既有美的集团这类家电行业龙头,也有兆易创新、长电科技、万达信息等科技型公司。从板块来看,除上证主板和深证中小板公司之外,科创板、创业板公司二季度以来频频发布拟投保公告。

从目前董责险的保费和承保金额来看,A股董责险的保额普遍在1000万元至1亿元,对应的保费在数十万元到上百万元之间不等。当然,也有上市公司预算较高,保额需要也相对较高。例如,美的集团不久前公告称,计划以不超过16万美元/年(实际支出以保险公司最终报价为准)的预算,购买8000万美元保额的董责险。

投保率和续保率仍很低

尽管目前A股上市公司对董责险投保热情在升温,但国内上市公司对董责险投保率依然处于低位。相对于目前A股不到10%的投保率,美股市场投保率则已超过九成。

据苏黎世保险(中国)公司特殊风险部高级总监毛亮此前分析,A股公司董责险投保率低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一是上市公司担心难以获得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上市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民往往误认为这是给董监高购买的一种福利;二是该险种的风险转移作用还没有被上市公司普遍认可和信任,这也反映出保险市场成熟度低。另外,连续投保两三年后如果没有发生过理赔,有的上市公司会觉得“吃亏了”,可能不再续保。三是此前上市公司被索赔的案例较少,上市公司认为发生赔偿的概率较低。

此外,一些险企的董责险因产品条款晦涩难懂、意思表达不清晰、费率厘定不科学等原因,给董责险的投保和普及带来障碍。此前,因条款晦涩难懂等原因,银保监会就叫停了某险企的一款董责险,一些险企的董责险条款多来自国外,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的法律框架,因此条款的本地化、通俗化也值得险企探讨。

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A股市场除了需要本地化的责任保险产品储备,更需要从市场风险的认知角度来进行进一步宣传工作,让更多的市场参与主体实质上识别风险、了解风险,才能更合理的管控风险,董责险才会在A股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董责险市场前景广阔

董责险的高增长率、低投保率,也反映出目前董责险的市场前景广阔。今年以来的多个热点事件也引发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关注。

4月份,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将董责险推入公众视野。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此前向业界回应关于瑞幸咖啡造假事件时表示,瑞幸咖啡在上市前买了董责险,保单共有4层,总限额2500万美元,涉及境内外十几家保险公司,有的保险公司对这项业务还做了再保分出。保险公司已经收到了瑞幸咖啡的理赔申请,鉴于案情比较复杂,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有关理赔工作还存在不确定性。银保监会将督促相关保险公司依照保单的合同规定依法合规地妥善处理。

证券法的修订也将推动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依照修订前的证券法,上市公司信披违规,顶格处罚仅为60万元,违法成本极低。而新证券法显著提高了各种证券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例如对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行为的处罚上限提高至1000万元。并且,如果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有虚假陈述等行为时,最高也可被处以1000万元罚款,被形象地比喻为“板子打到了人身上”。同时,还增设了投资者保护专章,规定由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相关的证券公司先行赔付投资者的制度。

新证券法出台后,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有过受罚经历的企业开始寻求保险来转嫁风险。2018年2月份,某上市公司因2016年半年度报告和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存在虚假信息披露,被湖北证监局处以警告及30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也同时受罚。今年6月份,该公司公告称拟为上市公司的董监高购买责任险,保额1000万元,保费总额不超过17万元。

上述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根据我们的判断,在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及投资者维权态势下,承保量将有较大幅度提升。但针对广受上市公司高管关注的行政罚款,基于《民法总则》和《保险法》的相关规定,若依据中国法律法规而处以的行政罚款可以被董责险承保,则意味着商业保险给上市公司高管提供了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或社会公共利益的保护和补偿,这显然违背中国司法体系下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目的,因此行政罚款风险无法通过董责险转嫁。”

在注册制背景下,董责险也能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助力作用。通常,保险公司会对欲投保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前期调查和风险点考核。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购买了董责险,在投资者看来,意味着这家公司获得了保险公司的增信和背书。在理赔方面,证券类的风险往往意味着更强的专业知识、更高的抗辩技巧以及更深的处理经验,因此一家好的险企在此类产品的保险理赔中,不能仅仅充当一个损失金额的赔偿者,更是一个资源和经验的提供者,因此,投保董责险对上市公司能带来不少益处。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