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八大前沿产业规模将突破6千亿元,占全市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一。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上海临港报道半导体国产化进展牵动人心。9月15日,第二届中国(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半导体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举行。会议透露,上海临港正在打造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千亿级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推动建立“东方芯港”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自2019年8月20日挂牌成立,在集成电路产业上,正在逐步打造与张江并举的“双核驱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裁翁恺宁表示,揭牌以来,集成电路呈爆发增长的态势,目前区内已经聚集了超过100家规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覆盖芯片设计、设备制造、关键材料、封装测试等各个领域。
翁恺宁介绍,当前临港集团正围绕着新片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高端引领,全面发展,创新卓越,跨界融合”这十六字方针,推动建立“东方芯港”,以响应自贸区发展战略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战略的重大承载基地。
据介绍,目前临港已有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核心产业,又有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新能源网联汽车等两大临港传统优势产业,未来还将布局绿色制造、氢能两大新兴产业。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处长张彤表示,到2025年,八大前沿产业规模将突破6千亿元,占全市新增产值的三分之一。
目前,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正在临港打造“朋友圈”。张彤介绍,短短两年内,新片区聚集各类集成电路企业超过120家,涉及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初步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装备材料、封装测试等环节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生态体系。芯片设计领域集聚了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地平线等60家企业;核心装备制造和材料方面集聚企业超过40家。预计到“十四五”末,临港新片区12英寸晶圆产能规模将超过50万片/月,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规模最大的集聚区之一。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数个投资超百亿的集成电路项目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总投资过百亿元的积塔半导体已经投产,并且即将筹备二期;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格科半导体已经实现了结构封顶;今年1月,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闻泰安世半导体厂房已经开建,即将于年底结构封顶;新昇半导体二期也在筹备当中。
而就在新片区揭牌两周年之际,临港新片区再次迎来多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例如韦尔半导体总部和研发中心项目、汉芯科技碳化硅产业基地项目、中芯国际每月10万片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等。上述重大产业项目建成后,临港即将具备月产50万片晶圆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半导体又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
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8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集成电路产业将发展成为临港新片区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
翁恺宁指,临港集团将加快构建“10+X”的产业布局,亦即在前沿产业区1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范围内,重点布局集成电路制造、核心装备、关键材料、第三代半导体和高端封测等产业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总规模超过50万平方米集成电路专用标准厂房。而“X”则包括在国际创新协同区重点布局公司总部、研发办公、高端芯片设计和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在综合保税区重点布局保税研发、保税制造、集成电路贸易流通服务。翁恺宁称,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强化政策策源能力,聚焦汽车电子、国产EDA、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布局科技创新型的平台和专业型的孵化器,协同攻关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张彤指出,临港新片区将积极发挥全链谋划、政策服务、创新体系三大优势。将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上海集成电路双核驱动的新引擎、中国集成电路自主创新突破口和世界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承载地,力争到“十四五”末,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一千亿元,占到全市总产值的五分之一,相当于临港地区的六分之一。
根据规划,临港将重点聚焦EDA、大硅片、抛光片等国产规模化;聚焦光刻胶、光刻机、先进制程特殊工艺、第三大化合物等卡脖子环节,实现国产突破,与张江一起成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双核驱动格局,形成全产业链集聚的“东方芯港”基本框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临港并不仅仅是上海的临港,更是中国的临港、走向世界的临港。临港的使命就是为创新者搭建好改革创新,走向世界的舞台,让他们在临港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月 编辑:陈庆梅)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