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消息网
新股数据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要闻 >

格力地产的多元化转型焦虑:主营业务萎缩 ,追风口转型

发布时间:2021-07-21 12:20:15 来源:蓝鲸财经

格力地产又陷风波。7月17日,科华生物做出最新回应,解聘百亿仲裁申请人之一李明副总裁职务。本意转让的科华生物摊上“百亿仲裁案”,股权转让或生变。

实际上,靠“追风口”“蹭热点”提振股价,是格力地产过去一年以来的常态。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对主营业务萎缩的焦虑,通过追风口进行多元布局探索的格力地产,这次似乎又陷泥沼。

转型大健康布局遇阻 转让科华生物生变

5月12日,格力地产发布公告称,将其持有科华生物18.63%的股权转让予圣湘生物。根据公告,格力地产通过其全资子公司珠海保联共持有科华生物约9586万股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此次股份全部转让,交易完成后,圣湘生物将接替格力地产成为科华生物最大股东。

从入主到抛售,格力地产作为科华生物第一大股东仅持续了一年时间。

2020年5月10日,格力地产以17.26亿元的价格向League Agent(HK) Limited购入科华生物股权。彼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其所处的体外检测(IVD)领域景气度正持续走高。作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IVD企业,科华生物2004年7月已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曾是国内生产量最大、市场占用率最高、品类最齐全的体外诊断企业。2020年,科华生物净利出现翻倍增长,净利润6.754亿元,同比增长233.55%,据科华生物2021年一季报,净利润3.42亿元,同比增长584.50%。

但收购将满一年之时,格力地产选择将科华生物加价转手。根据公告,科华生物9586万股股份对应19.5亿元,折合每股20.34元。科华生物在公告日前一日的收盘价则为17.32 元/股元,收购溢价约17.44%。一进一出间,格力地产净赚2亿元。

“一年时间从入主到抛售,应属于格力地产战略布局调整范畴,”中国企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从市值管理以及业绩角度而言,此举合乎投资逻辑。不过他表示,就格力地产业务战略来说,布局大健康可能只是格力地产市值管理策略范畴,而非真正长期投入,“从另一方面来讲,也可以看作是其布局大健康产业遇阻而退出。”

格力地产的转卖之路近日却生变数。7月14日晚间,科华生物公布收到仲裁通知,子公司天隆公司股东申请科华生物支付105.04亿元,收购剩余38%天隆公司股份,否则补偿违约金。

子公司盈利暴增,科华生物却为何反而身陷百亿仲裁案。

回溯到2018年,科华生物收购天隆公司62%股权,并约定以2020年扣非净利润情况相应估值收购剩余股权。没想到的是,2016年天隆公司亏损超600万元,却因为疫情原因检测试剂等产品销量暴增,净利达11.06亿元。基于此,三方交易仍在僵持中。

从医药健康到免税 多元化转型“抢风口”

在此之前,收购科华生物,仅是格力地产多元化转型中布局大健康领域的一步棋。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医药健康”成为高频热词,“新靶场”吸引了企业的竞相角逐。彼时,将从事体外诊断医疗业务的科华生物揽入怀中的格力地产信心满满,其表示通过本次收购,将获得一条完整的医疗健康资源、技术、产品供应链,称这是公司向生物医药和医药健康迈出的实质性一步。

但自2020年2月格力地产宣布“跨界”进军医疗产业起,其大健康布局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当时,格力地产宣布成立主要生产口罩等医用物资的珠海高格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不久后,因“全年出口1亿片医用口罩”的言论,格力地产更是引发上交所问询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利用市场热点信息影响股价以及是否存在信批违规等行为。在回复函中, 格力地产承认涉嫌信批违规,并称其投资的高格医疗“目前并无具体出口订单和出口行为”。而这期间,格力地产股价从2月4日盘中最低点3.74元/股一路反弹至3月6日的最高点5.07元/股,涨幅高达35.6%。

此后不久,2020年5月,格力地产发布收购珠海免税草案,涉足炙手可热的免税业务。消息一出,格力地产股价又应声大涨,先是于5月25日至6月3日连获8个涨停板,甚至一度冲至18.1元/股的年内历史最高点。股价波动再次引来上交所问询,要求其补充披露这次重组后格力地产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并询问其是否存在内幕交易。

到年底,董事长鲁君四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本规划的购买珠海市免税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事项,也可能存在被暂停或终止风险。截至目前,该收购未有进一步消息披露。

柏文喜表示,格力地产的转型探索的“抢风口”思路虽然符合市值管理的基本逻辑,但由于布局领域转换太快,使得格力的战略布局缺乏稳定性,涉嫌投机性炒作,反而加大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与外部投资者的风险。

多元化转型面临困局 押宝免税挑战仍存

“抢风口”转型背后,是格力地产转型多年来的业绩焦虑。

此前,格力地产一直强化房地产业、口岸经济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布局,以期完成从房地产建筑商到城市综合运营商的转型。一直到2019年,其仍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在未来三年实现房地产业、海洋经济产业、口岸经济产业三大板块“旗鼓相当”的发展态势。

“海洋经济产业、口岸经济产业等是格力试图以这类产业定位与房地产的结合来寻求差异化竞争力的一种多元化策略,”柏文喜表示,作为中小房企,格力地产自身在房地产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在多元化的同时需要与相关产业相结合以形成差异化,从而构建自身竞争优势。

但事实上,发展多年来,多元化业务对格力地产的收入贡献仍然有限。财报数据显示,多元化转型期间,尽管地产占比逐年下滑,但格力地产的业绩支撑仍依赖于房地产业务。2017年至2019年,格力地产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为29.69亿元,占比公司总收入的99.86%、77.62%和55.97%。

与此同时,尚待培育未能形成获利能力的多元化业务挤压了格力地产的发展空间,在造成其依赖地产业务的同时,未来利润空间亦被吞噬。年报业绩显示,由于不断探索转型,近年来格力地产的营收发展趋势堪忧,尤其2017年至2018年,格力地产实现营收分别为31.2亿元、31.3亿元、30.8亿元,几乎陷入停滞。尽管在2019年与2020年,营收分别增长36.19%、52.38%最终至63.89亿元,但随着成本的提高,其2019年与2020年营业利润分别为7.06亿元与7.21亿元,与前三年数据相比几无长进。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格力地产房地产业务占公司收入比一改往年的下降趋势,显著提升至82.95%,实现收入52.99亿元。而包括渔获销售及其他业务板块营收合计6.51亿元,占比仅10.19%。

这或是过去的一年多以来,市场环境生变的结果。随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的展开,房地产企业马太效应加剧。尤其“三道红线”出台后,债务规模更是成为悬在房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2020年报显示,格力地产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5.7%,净负债率为206.9%,现金短债比为0.41。连踩“三道红线”的压力意味着,格力地产必须在业务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加快回笼资金。

在此背景下,相较而言,风险犹存的免税业务具备高毛利率,仍是格力地产日后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成为其救命“稻草”。有市场消息猜测,格力地产收缩大健康或为免税业务发展腾挪空间。不过多位业内专家向蓝鲸财经透露,由于商业主要依靠稳定的现金流,同时也要视珠海免税业绩、净现金流等财务状况而定,对格力地产而言,免税业务目前只对其市值管理有所裨益,短期内提升业绩尚存一定难度。

目前看来,“三道红线”压力下,如何在房地产业、大消费产业及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布局寻求业绩增长与利润的平衡点,成为格力地产面临的下一命题。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