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讯
创投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结构性存款规模反弹 上市公司前两月认购超千亿

发布时间:2021-03-06 18:20:11 来源: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涵 “今年我们网点结构性存款数量比去年增加,放出来的额度充足,3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3.4%,能保证流动性又安全,很受客户青睐。”上海浦东新区某银行支行网点理财经理蔡立告诉记者。

结构性存款再度火热其实和压降的指导几近结束相关,逆势反弹成为2021年的开年关键词。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今年1月份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结构性存款余额强势反弹,重新回升至7.02万亿,此前曾连续八个月规模压降。

究其背后的原因,东吴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祥云认为,1月份反弹是正常的季节效应,主要是银行在年初“开门红”阶段大力揽储,保本且兼具一定收益弹性的结构性存款自然是利器。总体上,我们判断监管目前不会进一步要求压降结构性存款,预计总规模保持平稳。

事实是,记者调查发现个人投资者对于结构性存款青睐有加外,以Wind部分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为例,截至2月中下旬,有超过600家上市公司合计认购理财产品1630亿元。认购结构性存款1158亿元,占比超过70%。

结构性理财规模逆势回升

通过数据对比,今年1月末的结构性存款余额远低于往年1月的10万亿元,仅超过7万亿元,但增幅实现了由负转正。

自去年6月份开始,监管层以窗口指导形式严格管控结构性存款,要求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将所有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整体规模压降至年初的9.6万亿元,并在2020年底逐步压降至年初规模的三分之二,约6.4万亿元。从而对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规模形成快速压缩态势,随后就开始长达8个月的回落趋势,占银行合计存款比例也明显降至3.3%。

沪上一位股份行的对公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要知道,当时结构性存款持续高增长,最高的4月末峰值达到12.14万亿,其中也不乏有企业钻“疫情补贴”的空子,部分企业获取低成本贷款后投资结构性存款实现套利,扭曲了货币政策传导的真正意图。

今年1月,结构性存款的新增规模5756.60亿元,金额明显小于过去三年的1月,同时占银行合计增量存款的19%,相比往年约三四成的存款增量贡献比例明显降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大型银行在结构性存款的招揽力度超过中小银行。1月中小银行的结构性存款增加1726.48亿元,而大型银行增加4030.12亿元。

东吴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祥云判断的原因在于,“2019年结构性存款新规出台后,明确要求只有具备普通衍生品交易资质才能发行结构性存款,而很多中小银行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其二是今年以来监管层先是取缔了互联网存款,又明确禁止地方法人银行以任何方式异地揽储,原先很多地方中小银行是通过蚂蚁、腾讯等第三方互联网渠道销售结构性存款等高息产品的,而今年只能回归地方本源,吸储能力大幅降低。”

随着监管层对于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严厉,以前存在银行假借结构性存款为名高息揽储,但是现在受金融衍生品交易资质的影响,假结构性存款如今是越来越少见。

监管层近乎已经对所有高成本的负债产品进行了规范化,包括银行理财、结构性存款、“靠档计息”定存、大额存单、互联网智能存款,同时明确禁止了地方中小银行异地揽储。在这种环境下,居民难以在线上购买到保本+高收益的存款,部分财富将回流客群覆盖度更广的传统头部银行。

截至今年3月底,我国各期限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全面回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涨幅最大,比2月份增加了4个基点以上;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4.1%。

马祥云表示:“尽管银行表内的定期存款利率仍可能提升,但预计综合存款成本已经开始改善。如果今年市场利率进一步上行,国有大行则将更加受益,因为其资产负债结构最有利于利率上行环境。国有大行在资产端的债券及同业资产比例高于中小银行,这部分资产将高弹性受益于市场利率上行,而负债端国有大行的同业负债+债券比例极低,主要依赖存款,因此负债成本上行弹性比较弱。相反,中小银行则有可能因为同业负债成本的快速上行,造成利差进一步承压。”

上市公司“抢购”结构性理财

数据显示,1月个人结构性存款仅增长552.35亿元,而企业结构性存款则增长5204.35亿元。

1月权益市场火爆居民更愿意将资金从储蓄迁移至权益产品。在企业端1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58万亿创历史新高,企业资金充裕可能将部分闲置资金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获取收益。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市场有多种声音。有认为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也有质疑企业并未将资金投入正常研发的“懒散”行为。其实,上市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与2012年底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有直接关系,该指引适度放宽了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使用范围。

而在该指引发布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能使用募集资金,在2012年之后,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迎来爆发式增长。

Wind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约为7957.32亿元,结构性存款为7640.85万元;2019年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金额反超理财产品,分别为8629.12亿元、4433.84亿元。上市公司2020年购买结构性存款较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翻了三番,前者为8396.38亿元,后者缩减至2707.63亿元。

今年1月份,燕京啤酒、安妮股份、成都高速、北控医疗健康、东北制药、首信科技、物润船联等多个上市公司发布过购买或拟购买结构性存款的公告。

2月5日,上市公司皖新传媒公告,累计购买农行、交行、工行、浦发等银行理财产品100850万元,涉及多款结构性存款产品;2月23日,上市公司华润双鹤发布公告,用2亿元购买了建设银行的定制型单位结构性存款,预计年化收益为1.485%-3.17%,预计收益不高于225.8万元。

华东一家上市化工企业董秘告诉记者:“企业对于购买理财产品相当谨慎,随着保本型产品持续退出、理财收益率下滑、信托产品违约、频繁爆雷的情形,投资银行结构性理财属于安稳的过渡期做法。”

热点推荐
随机文章